她是北大化学系高知,却到福建修缮改造了一座200年古民居(节选)

PREFACE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故乡 主人|


细雨


她本是北京大学

化学系的才女

在都市研究院工作

却成为了一个彻底的自然主义者

拒绝化学药物,选择自然、田园

她修缮了一座200年历史的古民居

将它改造成了古朴而雅致的归农书院

在此,回归田园、晴耕雨读

一起来发现她的故事


初衷

01



关于粮食、蔬菜、诗、书和故乡。




在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有一座近两百年历史的古民居,由于年久失修,老宅破败不堪,几近荒废。


这里曾经同时住过一百多位宗亲族人,然而沧桑变迁,林氏后人都陆续搬出了自己的祖屋,荒废已久的老宅墙塌垣残,梁朽瓦倾……



细雨带领着一群城市精英、知识分子、在校大学生来到这里,借助社会公益基金,和当地老工匠一起,将此老宅修葺一新。老宅从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归农书院。

寂静的老宅日渐热闹起来,民宿与农耕活动在这里如火如荼。


旅行的远游客、玩闹的孩子们、来此举办婚礼的新人,为这座曾经寂静的老宅,带去许多喧闹与欢愉。

细雨曾在福州创办了“金山工友之家”,为打工者的孩子们提供托管空间。


未来,她希望能将另一座老建筑改造成种子学堂,让城乡的孩子一起进行夏令营。




修缮

02


老建筑适合人居的魅力绽放。



如何修复和使用古建,可以更好承载乡土气息于人文情怀?细雨对此一直都有思考,她说,要避免过度粉饰,适当保留岁月的痕迹,逐渐恢复和展现原住民的生活业态。


古建筑有历史的、人文的气息,过多的修缮只会抹掉生活过的迹象。保留岁月的痕迹,也是一段与过去的共鸣。

经历过风霜和时间的门廊,在落日的余晖下,拖曳出一道芭蕉树影,这便是岁月的痕迹。绿植与野花,是乡野民居最自然的装饰。


在修缮的过程里,每一个注力其中的人,除了拥有一次独特的体验,一次难得的经历,是否会得到一些感悟和回忆?


是回想起放学玩闹却不知路口正站着焦急等待的爷爷?还是恍然记起炉火映红的妈妈的脸?是默默怀念故乡惬意的儿时欢乐?还是黯然感慨如今离家的疲倦与忧伤?


或许更多……他们改变了这座老宅,而这座老宅也无形中改变了他们。



人居
03


老建筑适合人居的魅力绽放。



细雨领悟到,古民居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而建的。生活在其中,朝夕与共,才能真正体会到古民居建筑,及其承载的庭院生活的魅力。这就是他们决定作民宿的原因。

细雨说,她并不希望把归农书院打造成一处静态的景点,更想要传播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要活态保护古民居,必须要有人来生活。”她说。


在这自然暖光下,读一卷书,饮一杯茶,静心生活。


从前儿孙满堂的吵闹和生气又回来了,从前的静心耕读也回来了。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节选文章部分内容,阅读全文可点击以下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YxMjg0NA==&mid=2652314181&idx=3&sn=bd68e16fe2699b0dd3efd31e92131b29&scene=4#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