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京社区营造学习报告 | 正荣公益游学记


正荣公益游学东京社造之行于915日结束,我们从东京飞回福州,迫不及待要将行囊中收获的见闻和思考分享给大家。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屿国家,游学团一行从中部的名古屋一路北上,途经爱知县、静冈县、山梨县,从安静的乡村抵达繁华的东京都,乡村的自然风貌、虫鸣鸟叫、住民生活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97-15日,荣幸参加正荣公益基金会组织的日本游学活动,本次游学队伍由全国各地的17位小伙伴组成,游学的主题是“社区营造的前世今生”,旨在全方位了解日本NPO发展,学习借鉴日本NPO在社区营造方面的经验,拓展国内公益组织的国际视野。

一、公益游学的背景 

2018年对于陕西众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下文简称众益)而言是机构转型的关键一年,众益开始了在“四社联动”背景下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探索。社区领域的工作相对于机构而言无论在经验上和人力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借鉴国内外社区营造方面的“他山之石”之力,激活社区治理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

8月,恰逢正荣公益基金会推出“社区营造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日本游学活动,即刻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本次游学的主题与机构当前面临的困惑密切相关。经过讨论,我们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本次游学活动,希望游学能拓展视野,为机构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游学团队由全国各地的17位伙伴组成,各机构关注的议题包括灾害紧急救援、社区营造、机构支持、养老服务、社区发展等内容,团队成员多元互补。97日,正荣公益游学团在上海浦东机场开启了为期8天的公益游学之旅,共参访10家日本NPO,并体验日本防灾馆。  

二、日本游学见闻

1.日本乡村见闻


游学的首站是日本中部地区名古屋,是日本仅次于东京、大阪和横滨的第四大城市。从名古屋一路北上,途经爱知县、静冈县、山梨县,从安静的乡村抵达繁华的东京。在富士山下的小镇漫步,放眼望去是金黄的稻田,挺拔的杉木,红顶白墙的乡间小屋,湛蓝的天空加上乡间纵横的小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游动的鱼类,构成了一副安静、祥和的原乡风景。乡间的小屋门前的院落里种满了绿植,各种盆栽植物修剪的造型各异,精致而又不重复。走在山间的小道上,耳边传来的是虫鸣鸟叫和水流的声音,听不到汽车的鸣笛和人声的嘈杂,安静的像一幅油画。乡村人烟稀少,一路上遇到的原住居民不超过10个人,大多数为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在房子旁边的菜地里忙碌,这样的情形与国内村庄的“空心化”竟有几份相似。

小镇上交通发达,轨道电车、公共汽车都设有专门停靠站点,公路上不时有居民私家车驶过,还有骑着自行车买菜回家的老人。公共场所设有明显的垃圾分类标识垃圾桶,路面干净整洁,一路飞驰而过的各种汽车车身锃亮,车的每个座位放有1个垃圾袋供客人使用,我们一路将“制造”的垃圾带回酒店,由酒店的工作人员进行回收分类处理。

最不习惯的是乡村的安静,没有汽车的鸣笛声,听不到人声的喧哗,安静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停车场上的车辆停放的整齐有序,规规矩矩的停在划得白线框内,“秩序”一词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2. 参访NPO组织概况

98-14日,游学团共参访了Furusato回归故乡支持中心、和平船救灾志愿者中心、慈生会、社区事业支持中心等10家东京NPO,关注议题包括灾害救援、养老服务、社区营造、公众筹款四个议题,在每个议题之下各机构关注具体内容却有明显的差异,服务更为精细和具体,详见下表。


灾害救援议题机构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台风、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山体滑坡等各种自然灾害叠加,日本地震灾害发生数量位于世界第四位,20161级以上地震数量为6408次。1995年,日本关西发生里氏7.3的地震灾害,死亡6434人,史称日本阪神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死亡15481人;游学期间就遭遇了台风“海燕”和北海道地震。

面对多发的自然灾害,催生了许多以灾害为议题的众多NPO组织,在紧急救灾、防灾减灾、协同救援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国际先进的减灾防灾教育体系,部分NPO走向国际舞台开展灾害人道主义援助工作。笔者将通过本次参访的3家灾害议题的NPO来阐明日本的灾害应对和减防灾工作。

和平船救灾志愿者中心——灾害志愿者的供给平台


和平船救灾志愿者中心是一家一般社团法人,机构前身是“地球一周的旅行”志愿者团体。1995年以志愿者组织参加阪神大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为灾害中的人们提供食物、物资发放、临时避难场所、防疫消毒等紧急救援服务,目前主要工作是为日本关东大地震与海啸灾后重建、紧急救灾及灾害应对、减防灾教育、救灾志愿者人才培养。在紧急救援中主要为灾民提供生命救援、救援物资发放、受灾弱者心理关怀、安全场所提供等服务内容;在防灾教育方面,进行防灾意识宣传、家庭防灾教育、提供安全包等活动;在志愿者培养方面,主要集中在领导/领导力建设、心理建设、安全管理、交流管理、灾害救援知识及支援活动,目前培养志愿者1000人次以上。

他们认为,“人”才是减少灾害风险、建立复原力和灾害最小化影响的关键之所在,致力于培育防灾减灾志愿者的培养。这一类型组织的典型特点是灾害应对中人力的储备和训练,在灾害紧急救援阶段,人力的投入是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在当前日本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志愿者投入尤为可贵。

ADRA JAPAN——灾害救援的专业技术担当


ADRA成立于1985年,2004年取得特定非营利NPO法人资格,是一家致力于国际救援的NPO组织,曾参与阪神大地震、东日本大地震救援和灾害重建工作,主要业务内容为救灾、紧急援助以及灾后重建与复兴。在灾后重建与复兴中注重儿童及儿童家长教育、卫生健康和生计支援。ADRA在灾后帮助当地的人们建立临时厕所,教授洗手的姿势,普及健康知识等,预防灾难之后细菌的传播与感染;在救援中还深度关注灾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灾民的心理进行干预恢复。

ADRA是灾害议题中专业技术力量的代表,具有一套灾害紧急救援的标准,在灾后重建与复兴中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日本抗震减灾组织协作平台(JPF)——灾害救援的枢纽机构


JPF是日本抗震减灾组织的枢纽组织,成立于2000年的特定NPO法人,代表日本政府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曾参与汶川大地震、雅安大地震的灾害救援工作。JPF连接了包括NPO、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内的重要合作伙伴,之前参访的PBVADRA组织都是JPF联盟中的成员,目前支持43个非政府组织的灾害援助活动,向4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1200个项目的人道主义援助,总的财政贡献为400亿日元。

JPF作为一个中介支持组织,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助成金是其主要资金来源,他通过对参与救援的组织进行评估,为符合参与救灾的NPO提供资金,支持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自关东大地震和海啸袭击日本东北部地区以来,JPF提供了超过70亿日元的救灾物资,并与167个东北部地区的地方组织合作,通过支持许多地方性的、基于社区的活动,成功地将许多支持者与东北部地区联系起来。

防灾馆的减防灾教育——融于日常生活的减防灾教育


防灾教育是日本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的防灾体验馆是日本减灾教育的重要场所。体验馆对外免费开放,不仅日本国民可以免费使用,外国留学生和外国游客也均可以进馆体验。在灾害体验馆中,我们观看了东京地区24小时洪涝灾害的3D实景模拟,场景模拟了因海啸引起海水倒灌河道决堤,洪水淹没东京繁华街区的景象;在火灾模拟区域,通过模拟火灾现场报警、救援的真实场景,教会人们如何科学自救与求教,现场观看了灭火器使用演练;场馆还通过答题、互动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将洪涝、雷电、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情形和减防灾知识融入其中,突破了枯燥乏味的传统减防灾教育。

综上,三个不同的灾害NPO组织分别从人力、专业技术、平台支持维度开展工作,加之日常生活的减灾防灾教育工作,灾害领域的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相互协作的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复兴体系。


社区营造议题机构

社区营造主要是回应和解决当前日本存在的社会问题开展的系列工作。社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一是日本老龄化程度加深,日本的老龄化为25%,由此带来的孤独死(每年大约30000人孤独死)、劳动力不足、农村空心化、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二是经济停滞造成商店街区衰退,地域活力不足,造成社区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三是生活压力大引发高自杀率(每年大约30000人自杀)。

社区营造服务内容集中在环境保育、社区自然教育、社区生计、就业支援等方面,机构会员多多数为本地居民,他们期待社区变得更美好宜居,本次参访的5家机构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日本的社区营造事业。


Furusato回归故乡支持中心——推动青年返乡运动

Furusato回归故乡支持中心的全国集会活动,日本的各地的NPO机构集中做宣讲,各个地区向年轻人讲解当地招募青年回乡工作的政策,他们称之为“回归故乡运动”。各地区为返乡青年提供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基础服务,鼓励青年人回归到生活的农村,该NPO 组织为全国返乡的青年提供各地的支持政策信息及返乡青年的派遣工作协调。青年返乡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乡村见闻中的日本农村空心化的现象。

Community & Relationship——构建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CR是特定NPO法人,该机构以“建立有归属感的社会,构建温暖社区”为目标,回应日本社会当前存在的高自杀率(大约30000人自杀)及严重老龄化(25%的老龄化)印发的孤独死(大约30000人孤独死)等社会问题。他们认为发生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是社区功能的消退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因此提出了温暖社区的概念,并对温暖社区的社区资本进行诊断。      


他们将美好社区定义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对社区具有认同感,愿意为社区服务;二是个人参与社区事务,发挥作用和个人价值;三是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该机构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支持,如专题研讨会、咨询服务、支持陪伴;向市民倡导“温暖社区”的理念,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匹配相应的社会服务;建立居民活动中心等中介机构社区支持网络,并为其提供公民活动解决方案、讲座、培训、支持陪伴、组织诊断、人才培养等支持服务。 

社区事业支持中心——打造社区创业就业体系

社区事业支持中心(CBS)是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机构主要针对老龄化社会、儿童保育、经济停滞、商店街区衰退、人口减少等地域的社会问题,开展人才培养、社区事业咨询、公共设施运营、团体支持及调查研究、信息政策提供等服务工作。社区事业咨询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创业咨询、就业咨询、经营咨询、营销咨询、融资咨询等服务,通过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的低利息的资金,支持社区就业,激发社区活力。机构的收入主要由商品销售取得的事业收入、会费收入、委托事业收入、助成金、补助金及捐赠(寄付)等构成。

世田谷社区营造基金会——激活创变者改变社区

该基金会是一家一般财团法人,愿景是建立一个支持城市的生态系统。基金会聚焦于东京世田谷地区的社会问题,以建立遗产捐赠制度,促进闲置不动产的利用,资助社会创变者解决社区社会问题,构建一个社区与居民之间存在多元关系的社会,并且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基金会通过支持社会创变者,给予金钱援助和能力培养,帮助社会创变者与社区里的人搭建联系,促进服务计划的落实。

此外,基金会也特别重视社区里的资源,这里的资源非常重要两个来源是“遗产捐赠”和“不动产运用”。通过建立遗产捐赠机制,帮助捐赠者在他们生命的尽头捐出其一部分资产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他们的愿望,同时也促进资源的再分配。另外,将各种服务与社区里这些不动产联合起来,有效促进不动产的利用和活化。


Common Beat——用戏剧艺术倡导价值多元

Common beat是成立于2004年的特定NPO法人,项目包括大型歌舞剧表演、学校交流、国际教育等内容。目前有正式会员150名,赞助会员350名,员工8名,以歌舞剧为核心的表演形式,鼓励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和相互尊重包容价值多元的社会。到目前为止,大约有5000名演员参加了“普通BEAT”音乐项目,大约有18万观众观看音乐表演。机构以歌舞剧表演来获取收入,将世界各地的歌舞剧文化搬上表演的舞台,吸引有共同兴趣的人们一同用表演艺术来展现文化包容和价值多元。

 

养老服务议题机构慈生会——精细化的老人服务

慈生会是社会福祉法人,该机构在东京那须地区、清濑地区、中野地区3个地区均有服务机构,我们参观的是东京都清濑地区的养老院。慈生会是一家具有宗教背景的福利机构,1952年取得社会福祉法人资格,同时运营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医疗院。机构以“尊重每一个生命,以爱进行服务;尊重每个人的人格,让身体和灵魂变得温柔”为理念。

养老院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开展日间照料、特别养护、特定照护、访问服务、访问看护、地域服务、画廊作品展、志愿者接待等服务工作。养老院的服务集中在饮食提供、老人入浴协助、老人卫生清洁服务、移动购物服务、临终关怀这几个方面,在饮食方面养老院根据老人吞咽困难程度不同,将食物分为大块、小块、流食、啫喱状等不同形态,根据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餐食服务;在老人卫生清洁服务方面,根据每位老人的尿量分别提供400CC600CC900CC1200CC容积的纸尿裤;在入浴方面,提供自立入浴、座位入浴、卧床入浴三种服务。养老院成立了老人防虐待小组,由理事长及担当课长组成,防止和处理虐待老人事件。

 

公众筹款议题日本筹款协会——筹款人及社会贡献教育

 

日本筹款协会(JFRA)成立于2009年,由来自日本47个县市的580名筹款人共同发起,目标是在2020年的时候实现筹款10万亿日元。机构通过对日本筹款人的培育,影响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三种方法促进社会资金进入第三部门。

机构进行专业筹款人的培育和认证,创立筹款人学校;进行社会贡献教育;机构进行专业筹款人的培育和认证,考取了筹款人资质以后在部门机构还可以增加工资收入,对筹款人进行培训,帮助筹款人进行案例学习,掌握更进一步的筹款技能。机构还对学校儿童进行社会贡献教育,通过各种活动让社会各界尤其儿童提前感受社会贡献,让孩子体验到“用自己的价值观选择支持项目的乐趣”和“通过支持而获得成就感”。开发设计“一日图书馆馆长”、“为美术馆献策”等筹款案例,吸引社会公众捐赠,培育国民捐赠意识。


三、从参访机构看日本NPO特征

日本NPO的法人制度

游学期间参访的10家机构法人性质都不相同,日本的法人制度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通过文献的查阅和CBS理事长的讲解,我们对日本的法人制度有了全面的认识。

根据日本民法34条的规定,从公益与私益和营利与非营利四个维度将组织划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两大类型,其中非营利法人按照认可准则分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公益社团/财团法人,医疗法人、学校法人、社会福祉法人类型,学校、医院、福利机构三种法人类型有严格的政府认可准入准则,详见下图。

 

因此,基于日本的法人制度,笔者对参观的10家机构的法人类型及资金来源一目了然,详见下表。在日本NPO管理体制下,助成金为捐赠或资助的意思,种类包含了政府的助成金和大企业的助成金,寄付的为国内的捐赠,一般包括居民个人捐赠和小企业捐赠。会费为会员定期支付的资金,事业收入为NPO组织开展经营性活动所获得的商品或服务的合法收益,这是与国内社会组织在管理上面的一个较大差异。

日本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称之为“志愿元年”,许多灾害类志愿组织大量出现。1998年日本政府颁布《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NPO法人的登记注册条件为理事3人、监事1人、社员10人,不需要登记注册费用,利益不可分配,需要政府部门的认证许可。NPO法人制度的简化,为NPO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空间。


参访的10家机构集中在灾害救援、养老服务、社区营造、公众筹款4个领域。据文献资料显示,日本小规模的非营利组织数量众多,服务领域集中在环保、国际交流、协力、教育文化等内容。10家机构呈现的不同状态,让我们多维度对日本的NPO关注议题和领域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灾害救援方面,关注灾害救援议题的机构占到NPO比例的7.2%,这与日本的国情密不可分,日本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阪神大地震、东北地震以及今年北海道地区地震台风等灾害频发,在紧急救灾、防灾减灾教育、协同救援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

社区营造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此类机构占到NPO数量的39.2%,服务内容集中在环境保育、社区教育、社区生计就业等方面,机构会员多多数为本地居民,他们期待社区变得更美好宜居。CBSCR即为社区营造类NPO组织的代表,他们的会员和会费一部分就来自当地居民,同时为居民提供社区活动方案和支持。

在社会福祉领域,养老、医疗、教育类机构数量最多,占到NPO数量的58.0%。特别是养老类的社会福祉法人数量明显增多,这是日本在应对快速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反应机制。

四个议题分别回应了当前日本的社会问题,并提出针对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问题的节约与社会进步。


NPO的社群动员能力

NPO的基础是社群的合体成员,社群的动员能力是衡量一个NPO组织活性的关键。日本NPO的收入构成中会费是一项重要来源,机构的会员是认同机构的理念,接受机构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每年定期向机构缴纳一定金额的会费。

世田谷社区营造基金会由25名理事没人出资10万日元共同发起设立的基金,基金会通过宣传片、线下活动,发展会员人数1800人,设立人数387人,寄付金额728万日元,线上筹款金额为260万日元。CB作为一个小众兴趣社群,在15年中发展的会员人数达到了500人,组织5000名演员参加了“普通BEAT”音乐项目,吸引大约18万观众观看音乐表演。无论是哪种形态的NPO组织,激发了社群的内在力量,在社会动员方面彰显了强大的能力。


走向国际的东京NPO

走访的10NPO组织中,其中ADRAPBVJPFJFRACB5NPO组织参与国际活动,特别是在灾害救援领域,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和灾后重建复兴的机构。具备国际视野和专项技能的NPO参与国际事务对NPO的专业、组织协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


四、游学思考及感受 

8天的参访行程安排丰富,NPO组织类型多样,关注社会议题多元,让我们有机会多维度的了解日本NPO。参访之余,各位小伙伴热情的讨论、共同交流分享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是NPO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服务的每个细节上,在生活中的细节服务也随处可见,电梯里在报警按钮上加了一个可以活动的盖子,以防人们在乘坐电梯时不小心按到;在养老院为老人提供的餐食、助浴等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设有专门家属探望短期居住的房间。从公共设施到服务的每个细节,无不体现精细化和对服务对象的尊重。

二是NPO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在参访中交流的几家NPO组织从业者专业的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位从业者对自己从事的领域都非常熟悉,在机构从事的专业服务上有独立的见解。CBS理事长从社会事业入手为我们讲解了日本NPO组织的管理制度,以日本社会现阶段面临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他们所从事的社区事业;PBV理事长认为“人”是较少灾害风险的关键;CR理事重新定义了温暖社区。NPO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影响机构的发展,很庆幸的在这些从业者身上看到他们专业的闪光点,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广泛的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植根于社区或社群,服务于社会,回应或缓解社会问题。日本NPO的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带来了社会的一些改变,如日本的环境教育和垃圾分类就是在民间公益领域推动形成的全民运动。

但遗憾的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及翻译等多种原因,对日本NPO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运营机制等核心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沟通。当然在访学之前充分的去了解日本的政治、文化背景和NPO知识,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提高。

总之,感谢正荣公益游学为我们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日本文化、了解日本NPO的机会。虽然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存在差异,但在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道路上,中日两国的NPO组织都在同一条道路上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