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大会观察:环保、互助、公平的理念,就是最好的公益精神

2019年12月14日-15日,第11届CSA大会在广东肇庆顺利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城乡融合,绿色发展,乡村振新”,5位国际嘉宾以及800多名国内的政府官员、高校学者、业内行家、基层干部、CSA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返乡青年、乡村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CSA大会。

正荣公益基金会高级传播官员卢里纯作为特邀观察员参加了大会,并在闭幕式上作了分享。下文为卢里纯对大会的观察记录。

非常荣幸能作为观察员参加这次大会。来的时候,我碰到爱故乡的总干事黄志友老师,跟他聊到这几年乡建和爱故乡的发展,志友感慨说:“正荣公益基金会作为先驱,在乡建和爱故乡领域打下了很多的基础。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力量接棒起来,走的更远了。”
我很高兴,我想:培育多元力量,支持公益创新,这正是基金会的重要价值。当然,对于我个人,我是第一次参加CSA大会。在来之前,我本来想找些资料补习一下,但转念一想,不如就抱着空白的心态来观察和学习。

但我也带着一个问题而来。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村,当地主要以种植水果和菌菇为生。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果园的土地很干净,没有杂草,也很难发现蚯蚓或者青蛙。因为村民们平日洒了很多农药,施了很多化肥,水土也因此污染严重。尽管村民们常年埋头苦干,收入却并没有多大提升,大部分青年选择离乡到城里打工。我很热爱我的家乡,但这肯定不是美丽乡村应有的模样。所以,我想从CSA大会上寻找乡村、农业与食物可持续发展的启发。

 

分论坛四:城乡融合·可持续食物体系创新设计

我参与观察的分论坛主题是“城乡融合·可持续食物体系创新设计”。我很兴奋,嘉宾们分享的案例创新、多元、充满力量,带给我许多的启发。

这些案例包括:生态环境部推动的“生态文明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公众教育”活动;上海乐田市民农场,通过田园生活自然教育促进市民下乡;成都“根与芽”,以推动生活垃圾的可持续管理为切入点,倡导环境友善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美国MCM开展的农场到餐桌运动与慢食运动,重新连接起人与土地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杭州三生谷生态村,通过“生态、生活、生命”三生教育,培养生态人,在地化解决社区生态问题;分享收获·一米菜园,把食农教育带进学校,恢复孩子们的自然天性。这些行之有效的模式,让我感受到一个之前未曾发现的,丰富多彩的、多样关联的“农业共同体”。

虽然这些模式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似的过程,那就是“启发——教育——行动——分享”。它们都是从具体的议题切入,启发、引导人们的兴趣与关注;然后通过多样的教育、培训、体验等活动,改变人们固有的观点和意识;并在过程中带领大家开展力所能及的行动,用行动带来改变,加深联结;在此基础上,打造社群,展开更多的分享,影响更多的人群。通过这种“社会运动式的市场营销”,重新连接起人与土地、食物、社区、文化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CSA大会现场市集

同时,我最大的感受和收获,还是CSA大会传递出的对土地、对食物、对生命的尊重,这让我倍感温暖和力量。但是,我的内心也还存留者一份无力感。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一些有机农夫,我们也会支持他们去参加一些市集或活动,但发现真正想了解的公众很少,有一次公益市集上,主办方的一位领导来视察,指着摊位说这不就是卖菜的吗,有啥公益性,赶快撤掉。

当然,我绝对不认同这位领导的看法。我想,正如CSA大会所倡导的有机农夫、社区支持农业、可持续食物体系等等,这些模式背后遵循的环保、互助、公平的理念,就是最好的公益精神。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CSA或许还只是小众文化。所以,我们也要想:如何去培育更多像在场的有机农人、合作社、社会组织,撒播到全国各地,让CSA的理念星火燎原?如何去调动在地社区居民、政府、学校 、商业的关注与参与,激发在地内生力量?如何促成生产者、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建立更好的信任、公平、合作的关系……


CSA大会参与者

或许,前方还有许多的挑战和困难等着我们。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彼此尊重、互助、合作,找对方向,脚踏实地坚持干下去,到了时候,就有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