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新生】这一切是这样开始的

撰文/许灵怡 摄影/邹训楷(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手艺新生的开始其实很简单,去年初夏的时候,我们在福州做了为期一个月的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几个老师、研究生一起,联合全城20多个艺术家,邀请读者周末去他们的工作室闲聊,了解艺术家在这座城市里究竟在干嘛。正荣公益基金会为这个活动提供了资助,6月的第5个周末,我们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场活动,返回办公室的出租车上,大家回味起过去的一个月都觉得很有意思,与正荣公益的朋友闲聊,他们提出还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可以一起做?嗯,手艺新生


 学习大漆工艺的余隽与邱亨铭师傅研究漆器上的彰髹斑纹

 

福州能不能

从创刊起,老手艺就一直是《HOMELAND家园》关注的一个方向,里面承载着满满的城市记忆,每一个福州人的回忆里总有那么一把竹椅、一柄纸伞、一方漆盘……于是我们做了寻找老手作手作真味福州手艺在台湾漆与匠等等,除了工艺大师,我们更多去访问的是那些看似日常的手艺人,他们日复一日通过精湛的手艺讨生活,过去说手艺在身吃饭不愁,但现代生活似乎正远远地抛下这些老手艺,连老师傅们也开始困惑是我们跟不上潮流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充满温度与质感的手作物,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们也尝试着寻找老手艺重回现代生活的可能。

 

2013年的这个时候,《HOMELAND家园》以第一届福州海峡创意设计周为起点,探讨了老手艺新设计的命题,我们也在世界范围内搜罗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希望给这座城市带来一些参考。台湾的工艺时尚Yii”计划与日本京都的“Go On Project”让我们看到了老手艺与新设计的互补:前者由台湾设计师韩德昌发起,在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的支持下,让年轻设计师对接台湾工艺大师,将台湾在地设计与工艺推向国际,后来项目衍生出了HAN Gallery“汉艺廊品牌,第一届福州海峡创意设计师周他们便带来了当代圆满的展示;后者由京都政府发起,选择京都6家百年手艺老铺,与国际家居设计品牌Stellar Works合作推出Japan Handmade,以丹麦设计呈现京都传统工艺。每次看到其他城市的在地实践,我们总会忍不住想,福州能不能?

 

这几年正荣公益基金会一直在尝试公益创新,他们也希望跳脱出传统的模式,用新的方式为城市带来新的可能,不管结果如何,至少这是一个开始。这些年《HOMELAND家园》对于福州那些宝贵却式微的老手艺,除了记录关注,也在尝试断断续续对接一些资源,但是杯水车薪,一直希望可以有一个项目,能更大范围地引发大家的关注,吸引更多的同行者。当我们提出手艺新生的想法时,与正荣公益基金会一拍即合,6月底简单探讨,7月方案形成,8月前期筹备,9月对外征集,10月正式启动……

 

没有什么比开始更难

一晃项目已经结束了好一阵,回忆起来最难的部分,那一定是开始,就像Lonely Planet创始人那句名言只要决定出发,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结束。那么,出发吧。我们抱着隐隐的忧虑并夹杂着这种莫名的乐观开始了前期筹备。方案探讨阶段,我们罗列出各式各样品类繁多的老手艺,最后选定了日常用品,花灯、皮枕、竹制、福剪、大漆、制陶,这些曾经深深地存在于福州人日常生活的老手艺,却渐渐不那么常见,如何让日常回到日常,这是我们抛给年轻设计师、艺术工作者的问题。

 

夏天最热的七月底八月初我们开始回访老手艺,并且与老师傅们沟通项目的可能性,这个过程中,常常是一阵绝望一阵希望相继扑来。

 

5年前我们访问金德祥师傅时,他还在断断续续地做着皮枕,遇见好的皮他才会开始做一批皮枕,回访时他已经停工好一阵,只留下当年制作的皮枕还在贩售。我们讨论了好一阵是否要在项目里加入皮枕,正荣公益基金会的小伙伴表示皮枕实在是太有福州特色,同时可以引起广泛回忆与共鸣,不妨尝试一下是否有新生的可能。当我们用福州话夹杂着普通话与金师傅磕磕绊绊地讲述完项目,他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因为他太希望手艺可以继续下去,家里的儿子不学,女儿虽然想学,但是过去秉持着传男不传女的观念,金师傅并没有将手艺传习给女儿。金师傅回忆起五六十年代受邀请去北京指导传授手艺的往事,那些好学的工人一经点播几个月也能基础上手,虽然现在84岁的他已经歇手,但只要给他找来材料,也许还能继续制作一两件示范。后来发现的确是我们太乐观,在项目进行的三个月里,金师傅进了好几次医院。

 

金德祥师傅早已停工,杂物间里还有存着一些皮枕,8月初拜访他后,我们特地帮助师傅开通了网络平台,贩售最后一批皮枕

 

其他几位师傅答应得也很爽快,这些年的相处下来他们也大致理解我们要做的事儿,只是交谈中时不时还是那些疑问,特别是竹器师傅何敏文,对于要来了解老手艺的设计师们,他并没有太多的信心,因为越来越不值钱的手艺,让他也越来越不乐观。多年前南后街改造就没有铺面的花灯师傅郑祥霖,如今在家中的客厅里时不时接订单制作龙灯,或者偶尔有活动邀请他以表演性质现场做些花灯,这与过去的日常状态大不同相同,郑师傅也很好奇,还有年轻人愿意学?百年剪刀老铺郑兴利,已到第五代传人,刚过而立的郑力立与父亲郑隆新一起支撑着家里的老铺,郑力立与参与手艺新生的设计师们年龄相仿,但他也有对于老手艺的困惑,因为搬离了市中心的茶亭街,老铺生意大不如前,手工锻造的福剪虽然好用,但是不知如何更好地包装再让它们回到现代的日常生活中去。邱亨铭师傅的大漆作坊里,儿子与女儿全家一起在继续着手艺,但没有设计能力,也就没有自己的作品,邱师傅近些年一直希望与设计师合作,来制作独特的漆器,而不是一味的代工。

 

 

郑祥霖师傅平日就在家中的客厅制作龙灯

相较于在城市范围内的几种手艺,制陶的传统柴烧窑位于城外的黄石村,长乐乡间虽有许多空置宅院,但主人家或在国外生活或在外经商,并没有出租房子的需求,而且村落的人情世故有别于城市,真正要进入村庄时,发现根本租不到合适的房子。情急之下想起相熟朋友阿布的外公一家与黄石村的制陶行业渊源颇深,很多年前便听他提起。几番折腾联系后,因着阿布家人的帮忙,与师傅们终于快速拍手,后续的打点也相对顺利。房东阿姨是阿布妈妈的闺蜜,也曾在老陶器厂工作,听说有年轻人要来村子里学习制陶,平日在福州生活的她也立即赶回村子收拾房子,兴奋地与我们聊起村里曾经辉煌一时的陶瓷厂。而左邻右舍乡里乡亲每个人与陶都有着不同的故事,由此展开的话头总是欢乐无比。

 

12个不一样的年轻人

在与老师傅们确定下意向后,9月初手艺新生公益项目正式对外公开征集,“1.45岁以下的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2.热爱传统手艺、并对传统手艺的再设计有见解与经验;3.10-12月能有完整在福州学习手艺的时间,前两个条件并没有什么门槛,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条件,有多少年轻人可以抽出三个月的时间在福州待下来,认真地了解老手艺?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邮箱里突然涌进了大拨的简历,琳琅满目,一连七八个小时的整理细读,看得我和设计总监阿或赞叹不已,初步的筛选后,就交由项目顾问来进行第二轮审核。此番邀请的几位项目顾问,多是常年实践于传统民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分别选择了他们觉得最理想的10个人,几位顾问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希望最终入选的人一定要有差异性,要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视野、经历等等。根据排名,第10名次有3人并列,在与正荣公益基金会商讨后,我们临时决定增添2个名额,最终入选12个人。

2014927日,正荣公益&HOMELAND家园手艺新生公益项目正式启动,我们将手艺人请到现场,进行老铺再现

 

称自己为剪刀铺小弟的郑力立第一次听到项目计划,就立即卷起袖子给我看他满手臂的伤痕,接着又讲述了一同学艺的远亲一个不小心就弄坏了手,每一门老手艺几乎都有各种危险,更不用提容易过敏的大漆了。所以在入选的年轻设计师、艺术工作者来之前,我们与他们通了好些次电话,一再强调学艺环境的恶劣、学习老手艺的危险度,另外反复确认的是,真的可以放下手上的工作来福州待三个月?得到都是肯定的答案。927日,手艺新生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福州城中央的三坊七巷举行,离福州最近的几个设计师事先抵达。最早到的是来自厦门的陈福荣,然后是来自广州的余隽,第二天广州的另外两位女设计师也来到福州,我们预先带着他们去逛了一圈作坊,一路上我们又把那些严峻的现实说了一遍,师傅们也口径一致地表示学艺的艰辛,而且必须要花下许多扎实的功夫与时间,晚上两个姑娘思前想后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没办法用那么多时间学习手艺,便决定退出。次日我们立即又根据排序联系了2位设计师,并没有太多犹豫的,也一口在电话里应允。虽然我们事先做好了有人退出的准备,因为作坊的现状是比较残酷,但是真的有人选择退出,我们也开始忐忑,下面陆续来的几个年轻人,有多少能坚持下3个月的学艺生活?


邱亨铭师傅特地为年轻人们收拾出的学艺空间


几年前做漆与匠封面专题时,特地跟着邱师傅学大漆,因为在访问这些不善言谈的工匠时,发现要了解手艺的精髓,那没什么比通过跟着他们做了解手艺更好的方式了。在盛夏有着过敏体质的我几乎抱着必死之心而去,幸运的是3个月的时间跟着师傅完成了一件漆器,最后完全没有过敏到。跟我同去的朋友,过去也有过做漆的经验,但是第三天便全身过敏在家休息了。所以前来学习大漆的余隽、汤丽佳、蒋坷均,在给他们打完预防针后,我也不断以我的实例激励他们,并且提醒只要每天收工悉心清理收拾好,多少有点预防作用,余隽与丽佳皮肤十分敏感,所以每天都小小心心,虽然最后他们三人无一幸免过敏,但是他们俩的症状比较轻,最严重反而是蒋坷均,有一阵肿得都不怎么认得出他了。三个月的时间也在他们的轮番过敏中显得越发短暂。大漆的耗时最长,也是一开始我们最没把握的,因为三个月的时间,不仅要了解这门深奥的手艺,还必须出再设计方案,然后与师傅配合做出作品。于是周末的活动时间,总会看到焦虑的丽佳、风轻云淡的余隽与笑嘻嘻的蒋坷均,性格迥然不同的大漆三人组。


郑祥霖师傅向柴觅与梁艺天演示龙灯骨架制作过程


这次6种老手艺,除了皮枕只有来自香港的插画师KK学习,其他都有两三个人为一组,所有人员到齐,已是接近10月的中旬,大家安顿下来后彼此认识,也常常串门学艺,很快发现12个人,特别是同组的两三个人,很巧合地一定是风格大不同。学习竹器的郝建冬与黑余,前者曾在上海的国际设计公司担任资深设计师,后者则是在法国留学8年后到贵州的山里与村民一起造纸的艺术家;学习制陶的张诺然与孙艺津,一个是经常做田野调查在读艺术管理研究生,一个是从小在城市长大后来出国留学又曾生活在新加坡的服装设计师;学习花灯的柴觅与梁艺天,一个学院理论扎实,一个动手能力极强;再到学习福剪的陈福荣与唐冠华,一个在城市里倒腾有着浓烈工业设计风格的家具日用品独立品牌,一个则在山野里弄着自给自足的实验室。这12个不一样的年轻人因为有着一样对老手艺的热爱与好奇,就这样在福州相遇了。



10月第一次集体出行永泰嵩口,拜访驻扎在那进行古镇改造的台湾打开联合创意设计团队

 

打开联合团队探讨了解在地的方式


3个多月也不过只有14个周末

 每一个来参与项目的年轻设计师、艺术工作者,抵达福州开始跟着师傅,基本都经历了先被精湛手艺惊艳、紧接着被师傅抛来一堆手艺活所淹没的过程。为了方便大家的日常联系,我们建立了一个手艺新生小伙伴的微信群,每天大家都会将各自的学艺情况在群里分享。竹器组与花灯组因为两个师傅很近,花灯师傅家空间又不大,于是每天早上便一起在竹器师傅那进行同样的基础课程——劈竹子,那段时间小伙伴群里几乎动不动就血洒榕城大地,但是受伤隔天他们依旧继续,然后再受伤……如此这般的坚持,让师傅颇为感动,本来以为这群年轻人可能吃不了手艺的苦,但是几天下来完全超出他的想象,竹器师傅不止一次地在我们面前炫耀他的徒弟,比如手上功夫极好的黑余劈了三天竹子就像劈了三个月,后面的竹编也上手很快。本来最担心的是进村生活的诺然与艺津,但很快她们也用认真的态度换来了师傅与村民的认可。


竹器师傅的工作坊在离门店不远的一家幼儿园门口,大家每天便在这么可爱的环境里学艺


与师傅沟通最困难的应该是KK,从香港来的她普通话并不太流利,金师傅也是如此,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居然也能勉强一来一往。又因为金师傅的身体原因,学艺并不是很顺利,而且金师傅已经停工好一阵,身边没有原材料,于是KK在了解完枕骨构造后,一边开始找寻符合师傅要求的藤条与牛皮,一边先到大漆作坊制作木制枕骨。带着做好的枕骨与接近要求的藤条再次上门,师傅几番指点后,就开始教授过去他从不让外人看的箍藤技艺,箍藤花费气力,不一会他就开始喘气,但还是相当利索地一箍到底。后来听说那时师傅刚出院,这几年他的身体大不如前,KK只能转而通过自己的方法,来重新解构这门传统手艺。1月份手艺新生设计展开幕后,金师傅好几次一个人来展厅看KK的作品,再次聊起,他也不断叹息身体状况的不佳,对这次KK的创作很惊喜,他很意外原来姑娘也能做手艺,过去他不想教女儿,还有一个原因是担心她吃苦,现在孙女想学,开始他也不同意,但是看完手艺新生里姑娘们做的这些手作物,他想今年暑假孙女回来后,是不是可以好好教教她。


KK带着她做好的木枕骨,向金师傅了解更多细节


3个月多的时间其实很短,到展览开幕,也不过14个周末,手艺新生更像一个开始,让年轻人们了解老手艺的基础,让老师傅们有那么些些转变。每一两周我们就会把大家聚到一起,去到本地一些设计师艺术家工作室,聊聊各自的进展,谈谈各种的想法,了解在地更多的信息。11月初的中期分享会上,除了项目顾问半木联合创始人牛斌与漆艺家沈克龙,艺天、余隽、诺然也代表小伙伴讲述了他们与师傅的相处和在福州的生活。每一段时间这么一聚,都能感受到大家一些想法上的转变,随着手艺学习的深入,大家越来越体味到传统的智慧,而只有了解了老手艺,才好去谈再设计。


拜访福州本地藤腾田tententin”家居设施品牌的工作坊

 

12月的下半个月开始,大家都开始埋头抓紧时间为1月份的展览准备作品,我们在做杂志之余更是卯足了劲完成展览的前期设计。平安夜大家一起来我家围着长桌吃了顿火锅,丽佳已经焦虑到不行,她早就开始拿电吹风吹底胎,余隽面对我们的询问就是淡淡一笑,蒋坷均老是挥着手说:哎呀,顺其自然啦。艺津抱着她第二窑的陶器住进了大漆组的房子,她想在她的作品上加上邱师傅的大漆金缮与项目顾问李敏宁的锔钉工艺。住在一起的柴觅、艺天、KK已经忙到家里的电饭煲里都长出一团梦幻的霉菌。到了展览开幕的前一夜,所有的展品才全部到位,在之前只看见图纸与半成品的每一天,我们的心其实一直都是悬着的。

 

艺天与柴觅在制作花灯

HOMELAND团队与手艺新生小伙伴们彻夜布展

手艺新生设计展现场


来自台湾的项目顾问廖柏晴,也特地在设计展开幕前一夜凌晨抵达福州,到展馆看着一场通宵的人,他还开玩笑着说以他的经验应该布不完。凌晨五点一切妥当之时,闷在胸口的气才长长吐了出来,其实这三个月我们就是这般忧心忡忡又莫名乐观无知无畏地坚持了下来。110日早上10点,布展一周通宵三天之后,正荣公益&HOMEALND家园手艺新生设计展终于顺利开幕,来了很多朋友,现场熙熙攘攘。师傅们脸上是满满的笑容,一遍又一遍地逛着展馆,晚上邀请所有项目的参与者就近到酒楼用餐,金师傅的孙女扶着他来,邱师傅独自赴宴喝了好几杯,连连说没事,我有徒弟在,黄石村的师傅们更是豪放地喝了许多,大家在红彤彤又传统的餐厅中央小舞台上欢快地留影,好像毕业典礼一样。


2015110日,手艺新生第一届毕业典礼

 

展览从三天延期到九天,许多朋友从外地赶来,接着手艺新生小伙伴陆续收拾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黑余打算留在福州开始四处找工作坊的落脚点,诺然与蒋坷均恋恋不舍直到过年前一周多才磨磨蹭蹭地回家,诺然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乌托邦不是一种空间,而是一种时间,是那些使你不想身在别处的短暂时光。的确,三个月很短,时间也很快,不管对于我们还是师傅们还是这群年轻人,这都是一段很难忘的时光。设计展像是交了一份还算及格的答卷,但对于手艺新生这个课题,这些都不过是一个开始。记得在挑选这些年轻人时,台湾的另外一位项目顾问柳青薰在他的名单后附带了一份信,我们在公布入选者后也发送给了每一位投递简历关注手艺新生项目的朋友,这次再将它刊登在杂志上,是因为这封信清晰地传达了我们开始这个项目的初衷,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不管能走到哪一步,都希望可以不忘初心。

 

感谢全程支持手艺新生公益项目的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福州市委宣传部、福州日报社,感谢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福州市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三坊七巷管委会在不同阶段的协助,感谢各地媒体同仁的关注。


最后诚挚感谢联合发起项目的正荣公益基金会、给予项目赞助的正荣集团,感谢一路辛苦坚持的HOMELAND团队小伙伴们,感谢参与这次项目的所有年轻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以及倾囊相授的手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