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平台 | 干货②圆桌论坛——社区基金会的价值

11月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行动改变社区,社区基金会的价值】在苏州举办。平行论坛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主办,万科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正荣公益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上海嘉定工业区社区公益基金会、山东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共同承办。

10年的时间社区基金会如春笋一般成长,但是社区基金会依然在摸索中前行。所以我们一起来讨论社区基金会的价值,以及社区基金会在中国的土壤上,如何更好落地生根、发芽和成长。

以下为论坛精彩内容整理摘录。

圆桌论坛 ——社区基金会的价值

诸位可能有一个共识:强调基金会中有社区两个字。我们对社区基金会的理解有很多可能形同质异,名字里面有社区但是本质上不是这个基因,所以我们对社区基金会的理解是什么?


社区基金会核心的原则是有三个方面:

第一,资源本土化。本土并不单纯指居民的捐赠,本土企业的捐赠、企事业机关的捐赠、学校的捐赠但是一定强调一个本土资源的动员,我想这是区别于企业基金会、家族基金会其他私人基金会一个显著特征,本土资源的动员就意味着多样性。

第二,互联网已经打破了整个地理的空间,但是社区基金会本本质上还是立足于某个特定的地域,以改善特定地域的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核心和特征。

第三,社区基金会治理的架构,不受任何的个人或单个机构所控制的,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公益的基金会。

圆桌论坛嘉宾


肖潼婷

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魏晨

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联合创始人


张潮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圆桌论坛


当前整个公益慈善或者基金会发展的领域都在追求专业化,怎么来理解或者认为,什么是一个社区基金会的专业性?

肖潼婷:

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我想在回应这个问题时,简要说明一下我们基金会成立的背景。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是武侯区区委、区政府、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的主导下,由国有企业武侯发展集团全额出资800万注册成立的基金会。 

从我们基金会人员的构架情况:有社会学的背景也在基金会领域工作过的;有对武侯区本土的街道和社区层面比较了解的;还有社工专业硕士;以及新闻专业、懂新媒体传播的;另一位兼职人员做财务。所以我觉得大概其实从这个这几个工作人员的背景能够提炼出来,可能有3个层面的关系。 

第一,我们是由政府推出来,由国企出资,所有的人员是社会化的外聘,必须面临有上下层级的属性的关系。所以工作人员首先需要理解政府对我们的一些期待,了解基金会自身的架构属性,同时还能了解并熟悉本地社区的相关情况。 

第二,面临左右的关系。要懂公益慈善,理解大的行业背景。尤其是社区基金会,除了作为基金会必备的专业要素,诸如筹款、运作项目或者资助等,还需要思考不同社区基金会的在不同省份、政策、地域性上的差异,都有不同的模式。 

第三,关注前后的关系。就目前基金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上可能是远远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所以我觉得基金会对于人才的专业要求上,以及城市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诉求和需求上也需要有所准备和考虑。


魏晨:

从我们自己机构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机构大概在全国有8个城市有社区的业务,这个社区业务应该讲做“基金”是有的,基金会是没有的,因为涉及到注册等问题。这里面有逻辑顺序的问题,社区基金会是先做社区,还是先做基金会?是水到渠成,还是渠成饮水?确实有路径依赖问题。每个组织都有不同。我们立足我们的优势,先做社区信任,后做社区网络,然后才做的是基金。 

我坦率的讲,第一,中国式的社区不只是一个共同体,它有政权的属性、商业的属性、社会的属性,所以对绝大多数的居民而言,社区伦理是一个生活或者生存伦理,并不是一个公益伦理,所以我们的公益人在做社区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公益并不是大众所需!!社区里来参与活动基本上都是大妈,她们开始的时候是来做公益的吗?她是过生活的。从专业性的角度首先就是你的公益伦理和中国式的生活伦理能否契合?能否按照把社区居民的生存或者生活模式塑造成你所想要的“社区”,这种耦合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技术手段。在社区得大妈者得天下,关键是大妈级的网络,能否转化成社区的社会资本网络,这是关键!涉及两种伦理的融合。 

我想这个其实是很中国化的一种,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化的社工介入方式,先做生活伦理的熟人关系再做公益伦理的信任关系。如果做不了熟人关系,在社区里是做不出信任的。 

第二,从一个社区基金的历史定位来看我们到底赋予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责任?这个其实和专业是有关系的。如果你想赋予社区基金会推动整个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一个重大杠杆支点的话,无疑它的专业性要求会非常非常高,这个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只是做一个基金会的问题,要协同的资源不仅仅是一个做的事情,包括供给政策、制度设计,以及人的现代性的问题。 

第三,把基金会当做一个杠杆支点推进社区转型与社会发展,那就只有碰硬问题才会有硬的转型。现在社会关注的是什么问题?肯定不只是公益问题,而是涉及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公共性问题,譬如物业问题、环境问题、停车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涉及是所有人公共利益的问题。如果社区基金会不去碰这些问题,只是闲情逸致式的或者兜底服务式的公益,我个人觉得就不具备这种推进社区转型的可能性,因为公益是小众的,公共性问题才是大众的。


张潮: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既然社区基金会主要是来自于欧美,首先欧美来说社区基金会大概是什么样子?

社区基金会在欧美的定义有三个很本质的特征:

1.有一定地理区域范围。有一个地理边界就使得你本身在这个地理边界内部的核心行动者是有限定的,虽然可以整合其他的资源但是其他可以说是锦上添花,是非核心行动者,你自己才是核心行动者。

2.社区基金会要有巨大的筹资能力,而且很多的筹资不是来自于企业,而是来自于这个社区公民。

3.社区基金会有再分配的作用。筹集完资金以后如何分配它?由于它有再分配的作用,所以它一定是需要社区居民、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一起参与进行决策的。

基于这项目的特征了解,大概以我的理解归纳出社区基金会可能需的专业性。

一、筹资能力。美国的学术同行们最近在研究社区基金会怎么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筹资,很多人在研究这个。不要仅仅把筹资作为一个应对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如果能够动员社区的居民来,即使他们只捐了100块钱,但是由于捐了100块钱就跟你有了一个连接,就像有亲戚朋友结婚,你随多少钱不重要,你来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很好地去建立社区跟公众的信任关系的纽带。

二、搭建社区议题网络的能力。社区有很多优先事项,这些事项如何通过吸引社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来决策?把这些事项进行排序,排序的过程中怎么去动员社区的居民进行参与?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社区基金会秘书长、理事长决定了去执行,然后找了其他非营利组织来提供服务的话,其实和现在的居委会干的工作,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是没有区别的,我们的核心就是能不能有这种一议题体搭建的能力,比如结合中国的特点,培养一些社区积极行动者、一些能人,他们来带动社区的发展,甚至他们自己成立一些草根组织在社区层面做一些事情,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也是区别于其他非社区基金会的其他基金会的一种能力。

三、财务绩效的能力。和其他基金会一样的,毕竟有捐赠者,如何衡量这笔钱用得好不好,以及在这笔钱的使用过程当中如何有效降低成本?让社区居民能够通过信息透明来增加对基金会的信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中国的现状还要多加一点。我们的社区基金会在中国的社区层面是一个双嵌入的过程,所谓的双嵌入是什么?对上要衔接街道,甚至区级的政府,对下要衔接居委会和社区居民,所以属于一种中间层这样的局面,对上如何去调动政府已有的资源,甚至可以通过武侯区这样一个实践,可以去影响政策,把试点模式推开,其实我觉得是每一个社区基金会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通过一个个案去慢慢变成一个影响政策的过程?很多地方的一些政策就是由地方来推动影响到地级市的层面然后扩散出去,通过实践来影响一些外部大环境,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对于社区基金会这种独特类型的基金会而言,我们能不能有一些关键的绩效指标,一个“成功的社区基金会”关键的绩效指标是什么?

肖潼婷:

我们的团队其实从理事会的架构再到我们执行团队,有多方的考量和商量,主要有几个方向:

第一,希望有一定的政府的支持力度,包括我们举办很多社群活动,从社群活动上面收集到很多居民的诉求,包括社区的疑难杂症或者是问题,能切实解决和回应社区议题。

第二,放:资助和支持的能力,比如资助个人、自组织、社区、街道、及专项基金的支持作用。积:积累资源和资金的能力,也是基于社区基金会必然有这个混合金融的一个定位,所以在如何保值增值、如何把捐赠资金做大等方面下工夫。

而武侯社区基金会毕竟今年才成立,所以对今年的目标考核还是希望在宣传和筹资上有一个突破。


魏晨:

第一,财务肯定要优良。我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基金会老是用“筹”?交换为什么不可以?也可以交换出很多的东西,筹是意味着别人给我们,交换意味着我们可能把产品置换给对方。 

第二,我们在武汉做的是社区基金,理想中应有三个度:知晓度、美誉度、转化度,这是来自于广告学的三个东西;第一,大部分居民要知道这个东西;第二,大家都认为他好;第三大家都愿意从事,有行动的转化度。我觉得这三项可以看作社区层面上的核心指标。 

第三,我觉得一个社区基金会好坏不一定你是怎么筹钱,而是怎么更好的是花钱来解决问题,筹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对于重大问题的解决机制和解决的效果是判断基金会运作效果的关键。


张潮:

第一,财务指标。你自己活不了太久,你也不可能帮别人活太久,第一个肯定是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这一个维度当中我觉得很重要是看社区参与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地方不一样,每一个地方有先天的条件差异,有的地方有经济很好的企业,其筹资的绝对值没有太大的比较意义,所以作为社区基金会我们更应该看重在社区一般居民方面的筹资比例,这不仅是一种财务指标也是一种社区建设的体现。 

第二,回归到社区基金会的一个本质,通过我们的参与改变社区,我觉得可以量化一个指标就是培育了多少社区草根社会组织,能够自我运转和有效运转。他不一定要注册,但有常规的组织架构,有共同的决策,然后他们能够集体来做一些事情。

第三,社区基金会有没有来解决一些社区共同利益的事情而且一定是一个形成了一个机制和制度化的东西。


社区基金会的领导人,特别是执行长或秘书长,最应具备什么精神?

肖潼婷:

除了对于基金会相关一些领域的专业性的知识的要求外,还具备对基金会机构治理,包括内部团队的管理能力等

第一:从感性的角度来说就是具备多元适应与沟通能力。因为基金会类似于一个多面手,属于杂家的概念,你对上可能是有政府的领导,对其他的领域来说你有企业的,有学术部门的,以及面对草根机构和基层居民等等,所以需要有一个很强的语系转换的能力。面对政府做汇报的时候需要适应政府习惯的汇报文件,面对企业需要去筹资的时候要展现专业性的层面,当面对学术界可能多提一些学术引领和趋势,包括对于研究层面的概念,而对于社区居民可能更需要是在地化、本土化的朴实的语言体系。

第二:需要有服务精神,以及迅速的应对和转化能力。在社区遇到很多问题第一个直觉反映不是说赶紧推掉,而是作为社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来说一定需要快速、亲和地面对社区问题,然后思考这个事情我能不能做?我能不能回应?

对于很多坐办公室的觉得这是增加工作量,但是对于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定是说我们先接着,再看我们现在有哪些资源,有哪些渠道可以促成这样的事情的解决。


魏晨:

谈到这个领导力的问题我有两个角度:

第一,我觉得作为社会组织或基金会的领导力有非常重要指标:你是不是和大家在一个利益共同体里?或者说在一条船上!我觉得这个是作为领导特别重要的,如果你有后路,不在一条船上,就很难做一个合格领导。你自己把这个公益做成致富途径了,或者做成研究课题了,估计大部分员工都要跑掉了。所以机构领导人这个特质特别重要,要在一条船上,要有共同的利益方向。

第二,领导力表现为真的洞悉了中国社区的实际和实际的问题。我讲一个案例。

AA城市做大妈团队的时候大妈根本不理我们这群小孩,AA城市大妈见多识广都是国际化大妈,你一般的服务项目,根本就不理你。她们都是花样潮大妈,所以我们搞大妈万达广场的快闪行动且直播,一下抓住大妈的心,都转化成流量大妈,把这批流量大妈的网络做完以后,社区相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为她们的本土行动力远远超过专业社工,信任建立——网络建立——网络增值——社区基金,他们自己掏的钱越来越多。

所以中国社区实际问题你就要中国社区实际入手,你作为一个领导人而言不是做指导,你要冲在第一线把这个搞定了,领导力是洞察力,解决力,不是躲在后面指导。


张潮:

社区基金会的领袖要有创新能力,这个创新能力我觉得有两个维度:

第一,怎么通过创新的方式,比如一些新技术包括符合大家审美需求的一些草根的技术,迎合或者满足社区的需求,这是一种创新能力。

第二,通过社区基金会来改变我们的社区,改变肯定是除了满足需求的这一个维度的问题之外还有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社区好公民?我们本身对好公民、美好社会得有一个适度引导的能力,有些需求不只是满足是需要创造的,这样才有一个更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能力。

刚才其实也说了融合能力,融合能力让你快速能够在不同的群体当中融入到当地,在与社区居民打交道时能很快扎根;跟政府官员沟通时,很知道政府政策制定的决定各种思路短平快,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

总结来说,创新和融合。

回顾&预告

 

回顾 :part1 案例分享——行动改变社区

禾平台 | 干货① 关于行动改变社区和社区基金会的价值

 

预告 后续将分享内容:

part3 论坛观察总结——三个视角解读社区基金会

part4 禾平台社区基金会研究报告《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十年:环境分析及培育建议》

 

同样干货满满!请持续关注“公益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