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不见,上学还有意义吗?”不同障别学生的真实教育经历

DM_20210531231550_001_1.jpg

教育,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我们一再强调残障者也应该接受教育。

但是,不理解“融合教育”“教育可及”等理念的人依然不少。

我们应该自主选择接受怎样的教育、如何更好的接受教育呢?

不是站在对立面和持不同意见者针锋相对,而是打破横亘在我们和健全学生受教育权利之间的壁垒。

本期圆桌,少数派邀请到三位不同障别的学生,分享他们在普校读书的经历。

相信读完后,你会对“教育可及”有自己的思考。

视障主讲人分享

郭万成:

大家好,我是郭万成,视障人士,坐标哈尔滨,是一名考研公众号的文字编辑。

今天很高兴可以做这次分享。接下来我会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于教育可及的理解,里面有我朋友的故事,当然也有我自己的故事,希望这些经历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点点感触。

01

我们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有一位同学,他两岁因为一场意外失明,从此他的爸爸便让他一直待在家里 ,说给他攒一笔钱存起来,保障他未来的生活。

直至他十二岁,通过收音机听到当地有特教学院,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上学。

但他爸爸依然坚持让他在家,认为既然看不见,上学也没有什么意义。

多次沟通无果后,我同学自己给招生办打电话报的名,直至开学前,他爸爸见他意愿十分强烈,才终于允许。

现在,这位同学是一名按摩师,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我想他爸爸当时也一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了他好,在加之特教学校的宣发方式不够广泛,以及大多数人对于视障者的刻板印象,种种原因导致这位同学十二岁才得以走入校园。 

当听到教育可及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位同学的经历。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应该是公平的。可及的意思于我而言,就是切切实实的存在,而不再遥远。哪怕我们身有不便,依旧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DM_20210531231550_003_1.jpg

02

我们都有自主选择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

我小时候眼睛还能看到一些,在普校读过两年书,虽然那时不太懂什么是融合教育,但现在想来还是有很多温暖的地方。

例如,每次座位都会在第一排的中间,需要抄板书的时候我同桌也会边抄边给我念,考试如果遇到阴天我提出自己看不清卷子老师就会帮我读题……

记得我05年初彻底失明的时候选择退学,老师还来我家里劝过好几次,但因为刚刚看不见,所以我就一直没重新入学,直至几个月后了解到了当地的特教学校,才再次去读书,现在想想确实多少会有一些遗憾。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可以看出,融合教育并非难以存在,虽然我当时经历的这些依旧有着很多的不完善,但那会儿我还是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老师同学友善的对待。

每每看到残障者被拒绝入学或者怕危险而安排老师去家里授课类似的新闻,内心感到难过之余,也因为被区别对待而有着隐隐的不适。

我们之所以推荐融合教育,并不是说让所有的残障者一定都要按照一个方向前行,而仅仅是希望我们在达到基本的可及之后,还有自主选择如何接受教育与接受怎样教育的权利。

DM_20210531231550_004_1.jpg

03

探索更好接受教育的方式 

身为一个视障者,我在学习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便利地获取学习资料。

我们学校有一个部门是资源中心,当我第一次请他们帮我打印盲文学习资料并得到回复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感动的,毕竟,之前的大多数学习资料都是我自己花时间抄写。

当然,资源中心仅仅是提供一些简单的辅助,找电子版资料、扫描纸质书籍这些还是需要自己进行。

某个瞬间,我一直在想学校是否可以为我们找一位学习助理,以支持我们遇到的一些困境?但和同学聊起来的时候,大家的反应都是一笑了之,我也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或许真的是在给他人增加负担?

直至和已经在国外读书的视障小伙伴联系以后,我才知道那边的很多学校其实是从入校起就有这方面的支持。

DM_20210531231550_005_1.jpg

虽然大家自己一次次通过各种方法克服困难确实有所成效,但我不希望这些东西是单方向的努力,而应该是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可以一起协同推动。

例如对于肢体障碍的伙伴来讲,修无障碍坡道、有无障碍电梯让他们自己可以随意行动,总比那些看似动人的新闻报道中,同学无时无刻的照顾来得更加得体。

每每遇到无障碍问题亟待解决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无法融入而感到自卑,更不要因为自己看起来是少数者提出诉求而产生愧疚,毕竟,只有正视那些存在的障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不应该因为我们是残障者就要承担更多的东西,而是一起去追求一个任何人群都可以平等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

这也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部分的内容,在接受教育、自主接受教育的基础上,我希望我们还可以不断探索如何更好的、更便利地接受教育的方式。

DM_20210531231550_006_1.jpg

04

消除刻板印象

让教育可及切实存在

2017年12月23日,经过和多个部门的沟通以及父母和老师们的支持,我坐在了研究生统考的考场上,摸着厚厚的卷子,我百感交集。

不只是我一个人,相信每个残障者因为升学的事情都曾经做过不断的努力,申请的内容无外乎是一套盲文试卷,一间单独的考场,以及答题时间的必要延长,我亦如此。最初仅仅是希望争取一个参考的机会,后来才知道这叫做合理便利。

2014年李金生是第一个参加高考统考的视障者,正因如此,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才有了八位视障者也申请参与到了统考当中,正因如此,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机会参考的四六级考试才会对视障者开放,正因如此,近些年视障者参加考研的人数才会越来越多……

我申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没有先例”的回复,也遇到了需要一次又一次写申请信的问题,还遇到了考试前半个月收到无法出卷的棘手事件,最终都得以解决。 

很多因为考研申请而见过我的人,都觉得这孩子挺不容易的,我当时只能笑笑不做回答。

遇到有人一直问我为什么这么折腾的时候,我才会认真回复:因为我和很多人一样,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希望有机会进入理想的学校得以继续学习。

DM_20210531231550_007_1.jpg

此刻,当我再次谈起教育可及这个概念的时候,忽然就释怀了很多。大家常常探讨无障碍,可比起现实中的障碍,人们心中的隔阂才是需要努力消除的。

我们想要接受教育,除了我们有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外,我想,这更多的是一个不断消除隔阂的过程。

那些还没有听过教育可及这个观念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依然不理解教育可及的人,我们一再强调残障者也应该接受教育、自主选择接受怎样教育、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接受教育,并非是站在反方向和所有秉持不同意见的人针锋相对。

只是希望可以打破横亘在我们之间的壁垒,在拨开屏风的时候发现其实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世界。

希望今后,教育可及不再是要求,而是一份共识。

DM_20210531231550_008_1.jpg

肢体障碍主讲人分享

叶熳鸿:

大家好!我是叶熳鸿,现就读于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平日里喜欢读书、写诗,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

我非常荣幸能跟大家分享,我作为一个残障人士从小学到高中这12年来的求学之路。

DM_20210531231550_009_1.jpg

图片:我趴在雪地上留念的照片

由于我的母亲是小学老师,可以说我上小学还是比较顺利的。一至四年级,我每天上学都是站在滑板车上,母亲推着我去上学。

那个时候的我,似乎也没有太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与旁人有多么大的不同,就只是觉得,别的小朋友在下课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跑去操场,而我却总是需要同学扶着我一起去。同学们上体育课,我也只能在一旁看着。

比较庆幸的是,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从来都没有因为我身体不方便而对我置之不理,从来都不厌烦地带上我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

记得那时的六一合唱比赛,我母亲对老师说,这孩子跟大家一起比赛太麻烦了,要不然就算了吧。

但老师却坚定地带我一起参加比赛,帮我借轮椅、借服装,和同学们一起把我扶上扶下。

甚至就算我在比赛当天紧张地唱错了歌词也没有人批评我,当我非常自责的时候,同学们也会告诉我没关系的。

DM_20210531231550_010_1.jpg

图片:我小时候坐在轮椅上和同学们合照,同学们拿着花朵

到了五六年级,父母给我买了一辆红色格子的小轮椅,非常便携,但却不是太稳。学校只有教学楼在大门口有一个坡道式设施,教学楼内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

所以轮椅只能推到楼梯口,需要同学扶着我上楼、进教室。

我的小学生活有着诸多的不便,但我的同学们都一直很照顾,也非常乐意帮助我,并没有把我当做特殊人群去对待。

DM_20210531231550_011_1.jpg

图片:我小学时和同学们的合影,

我穿着红色的裙子非常开心

日子过得很快,我小学毕业了,该上初中了。

开学报名就遇到了一点小困难,母亲去找校长,希望他能接受我这样的特殊学生。

起初校长因为我不能上体育课,想将我拒之门外。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我。

现在再去回望初中三年的时光,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特别特别羡慕同学们能够写字、能够考试。

我时常因为看到身边的同学不珍惜考试学习的机会,而感到十分气愤。

我甚至不明白同学们为什么要把大好的学习时光,用来做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于是,我出于某种自认为正义的立场,把这样的现象告诉了老师,也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斥和当面谩骂。

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是,一位女同学当面质问我,是不是把她的少女心事告诉了老师。我说我没有。

但这件事情却并没因此停止。

几天之后,同学们搀扶着我上完厕所回到教室之时,一位男同学走向我,开始骂我,并拿起水杯泼向我,只是因为他听那位女同学说,是我向老师告了状。

直到他被旁边的同学劝阻后,才停止了他的谩骂。

此后的初中时光里,我便开始刻意回避同学们之间的事情。

但误会却没有因为我的沉默和回避,而不再发生。

后来的事情很简单,一位男同学悄悄拿了另一位同学的糖,后者问我知不知道这件事,而我沉默不语。

他们就把事情告诉了老师和班里的同学,认为是我偷偷吃了那些糖,所以才沉默不语的。

其实这些事情现在看来,都是再鸡毛蒜皮不过的小事。但这些看似小的事情背后,却有着我挥之不去的伤疤。

DM_20210531231550_012_1.jpg

图片:我与初中同学的毕业照,

我们都穿着蓝色的校服

我的努力和满满的求知欲被老师看到后,我被初中老师推荐进了高中。

高中的老师并不要求我完成作业,但我还是会尽可能的完成,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靠学习来改变命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可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追寻的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因为上课跟不上老师的板书节奏,我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才能赶上其他同学的进度。

同学们或许只有学习的任务,而我回到家还有对我而言繁重的康复训练需要完成。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我依旧乐此不疲,只因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可是,好像无论我再怎么努力,都比不过其他的同学,考试依旧是班级倒数第一。

有一次语文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高一的语文老师挨个念了同学们的排名,最后一个念到我的名字。

有同学在旁边说:“老师,就不要念叶熳鸿的成绩了吧,她写字非常困难,只能写选择题,就不要念了吧。”

但那位老师却说:“你既然考了,就要考高一点。你这分也太低了吧!我用鞋底踩答题卡都比你考得高!”

高一上半学期的时候,无论是月考还是期末、期中考试,每次考完试,班主任都会找我谈话说,我哪几门学科考得太低了,哪几门学科还可以再高一点。

每次我都沉默不语,不知在心里说了多少遍,“老师,你知不知道,每场考试我是怎么样拼了命似的奋笔疾书。”

DM_20210531231550_013_1.jpg

图片:我去各种学校演讲,希望能够告诉更多的学弟学妹,“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着它的人们。”

我有太多的不甘心,不甘心做倒数第一,不甘心自己的努力总是得不到验证,更加不甘心自己如此被不公正的对待。

我开始向学校负责人提出特殊需求,希望能在平时的月考或者期中期末考试中有人帮忙书写,每次负责老师答应得好好的,但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了。

我向有关部门、向校领导申请代笔或者电子语音录入的特殊考试,无数次都是这样的不了了之,我还要面对着各种各样冰冷拒绝的脸庞。要么就是有关工作人员一脸无奈地告诉我,我所提出的合理便利条件,国家暂时没有相关的规定与政策。

更让我感到伤心和绝望的是,有一次学业水平测试,监考老师看我写字实在困难,就好心偷偷地代我书写。我满心欢喜,但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我无意间得知,好心帮助我的老师受到了处罚,扣了工资。

不过,或许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吧,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的不幸,也不可能永远的幸运。

当老师再次问我,不能申请到代笔和电子语音语音录入的情况下,要不要参加高考,我坚定地告诉老师:

“我不知道我能考多少分,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大学,有没有大学会招收我。但我选择去高考,只是为了去高考本身,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DM_20210531231550_014_1.jpg

图片:参加学校成人礼,我长大了

欣喜的是,我申请高考延长时间的审批顺利通过了,但按照当时出台的规定,仅仅延长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依旧只能写完选择题。

不出所料,我没有去上大学。我联系过我所在城市的高校,但他们给我的反馈是不招收残疾人。

由于没有家人陪我去其他外地大学就读,我最终选择了电大。

记得在高考之前,有很多人劝我说,你就不要参加高考了,何必呢?

也有很多人说,你能上完高中都已经是出乎意料、应该感恩戴德的事情了。

但我却毅然决然选择了高考,哪怕早知道不可能考上大学,我也要去试一试。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政府看到有残障人士也想要平等的学习机会。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政策以及机制的积极发展与完善。

这个社会对于残障人士的定义和标签太多了,我们也只是普通人的特殊形式,应该被社会包容接纳。

DM_20210531231550_015_1.jpg

图片:我喜欢旅行,向往远方

这是我在蓬莱,去青岛的游艇上

听障主讲人分享

谢雨桥:

大家好!我是谢雨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手语翻译本科专业,听力一级障碍。

小时候因为发高烧,造成听力下降,佩戴双耳助听器,想想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的融合教育经历,真感叹啊!

我自幼就读于普校,一开始上小学,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周围基本是健全生,我不认字,又听不懂老师讲课,妈妈陪着我去学校学习生活,每次我有不懂的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找妈妈说。

当时总觉得找老师不安心,因为老师都是开口讲解,写字少,看不到手语,所以不太好懂。

就这样一年一年学习下来,我收获挺多的,也学会了说话。小学快毕业了,我有了独立学习能力,认字水平中等,话说得还不是很清晰,沟通交流方面特别差。

如果我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肯定会不一样吧,独立能力会更强,手语交流方面会很好,但认字水平会低一些,说话会少一些,因为特校的老师学生习惯打手语,在大脑意识上可能会慢慢淡忘说话。

于是,在普校的教育环境下,我不断地说话,有利于声带振动发展,也有助于快速提高认识文字的水平。

DM_20210531231550_016_1.jpg

图片:我在上海东方明珠的个人照

小学毕业后,我来到了偏僻农村的初中学校,仍然有不安的感觉,上课听不清,长期下去同学对我产生了意见,终于有一天我和同学们打架了,心情差极了。

我妈听闻后,在我初中附近租了房,为我疏通了心理压力,还给我做美味的饭,又帮我把衣服洗干净,找老师说明了我的听力特殊情况。

这样一来,我糟糕的感觉渐渐没有了,老师们对我的关注度高了,我学习进步得也快了,开始和同学们交流,当我听得比较清楚的时候,交流频率会更高,同学们也会主动和我聊天。

后来,我中考发挥还不错,进入了私人高中。

私人高中的教育环境很压抑,好像要逼着大家学快点,我就跟着加快进度,忙于学习,沟通交流频率减少了,不太了解同学们的想法,而老师仍然是纯口头讲课,没打手语。我不快乐了,高一学习强度大,我产生了叛逆行为,脾气犟得很,嚷嚷着要转学,其实不想转,无非就是发泄表达不满。

最后,我还是转学到了公立高中,重新开始认识新的老师同学、新的学习环境,调适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去适应这俨然不同的公立高中教育管理。

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经常找老师问,主要是写字交流辅助口头表达的方式。

元旦来临的时候,同学们踊跃参加表演,我从来没站上过大舞台,主动报名了跳舞。想不到还真上去了,学校领导老师看到我的跳舞展示,我的心理压力也少了很多。

DM_20210531231550_017_1.jpg

图片:我进入大学,和班里同学一起合照

后来我进入了大学的普通班级,作为一名融合生,和其它健全大学生在一起,领悟到了他们的优秀。

当时我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没那么高,变得不太自信,后来才想开了,我的成长经历比较丰富,这让我低调成熟,不卑不亢,敢于担当,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有助于快速实现新目标,信心也上去了。

在班里,我曾经担心自己的思维没有那么健全,会因为沟通问题受到听人的不待见,后来我发现我想错了,错在自己过去没有跟他们多多互换交流思想。我的听人同学们一般是口语交流,他们起初还没学会打手语,出于沟通费劲的原因,他们和听障学生的交流可能就少了。

因此,听障学生不能被动等待下去,要多主动去和听人交流。

有的听障生会比较自卑,或者长期没有很好地听清声音,口语表达有点吃力,没有那么轻松自然,但只要有了足够的相处经验、心理健康完善、品德行为一致,团结起来,力量一定会更强大!

DM_20210531231550_018_1.jpg

图片:我和两个好朋友的合照

我以前在普通学校没学过手语,自从大学选择了手翻专业,我交到了更多朋友,沟通交流更方便了。

当我没听清人家说什么的时候,只要手翻员给我打手语,我一看就不难懂了。

手语发挥了积极的心理作用,帮助我说普通话也更加标准,也让我思考了人生目标。

我喜欢手语,不断去研究它,想把它的魅力展示在社会上,它没有声音,却是美丽的语言。

它可以拍成手语微电影,也可以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去年疫情期间,老师利用腾讯课堂的画中画功能,在讲解PPT的同时打手语,并加有唇语辅助。这样能帮助我清晰明了地理解讲课内容,使我学习不再那么困难。

口语教育和手语教育的区别在于句子顺序不同,口语要去听,手语要去看。学习手语会强化视觉,能快速捕捉到手语。而口语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提高文字鉴赏能力,因为长期说话能深刻记忆文字。

以前我在普校读书,纯碎是听老师口语,听不明白就会错过很多。现在有了手语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加强。

DM_20210531231550_019_1.jpg

图片:我在上海影视乐园的个人照

在班里,我能感觉到周围的同学对我的肯定,他们认为我特别努力,积极阳光。

去年在校内我联系了四位同学举办了残健共融的棋类活动。在活动中我把自己放开了,和外界相连,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的组织安排能力,活跃了思维。

我现在学习状态很好,已经能适应当前的学习,有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并通过行动去实现它,课堂上参与程度95%,每次上课都会提前5分钟到,事病假除外,从没挂科过,多次参加活动。

遇到困难我一般会向同学寻求帮助,比如,听老师讲课不完全懂,同学就会给我打手语,会借笔记本给我看。我还给他们表演跳舞,让他们开心。

还有老师支持我调换课程,因为有的课需要天天说话,要用耳朵去听。我不适应,更习惯用眼睛看。

图片:我参与“融爱在行动”的照片,中间白衣服的是我

在职业规划方面,我想去考教师资格证,但是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招满了,每一年不一定招聘。

于是我就学了PS修图技术,并报名考试,已经拿到合格证书,给自己增加就业机会。

我还想开面包饮料店,让店里的氛围充满浓厚的聋人手语文化。

作为一名接受融合教育的听障者,一边是听人的生活范围,另一边是聋人生活范围,我需要手语口语一起并用。

如果你的周围也是听人,请你不要自我封闭,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向他们展示自己,多多说话交流,尝试着学手语,不仅会学到新知识,而且还能锻炼手臂哦。

 思维导图 

DM_20210531231550_022.jpg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

了解和吸收本次圆桌内容

特别送上思维导图

欢迎大家保存和收藏

(图片可放大查看)

少数派说

希望以上三位主讲人的融合教育经历,能让大家领会到教育可及的理念,能帮助到更多在校学生,为自己探索和争取更好的教育。

我们也想找到更多关注残障大学生、关心【校园无障碍】的朋友。

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校园无障碍”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残障大学生们提供无障碍改造和合理便利支持,

少数派想要发一份问卷给大家填写,希望收集到大家的无障碍需求。

无论你是您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往届大学生。

无论您在国内,还是在海外。

我们诚心邀请您能够填写!

只有收集到足够的样本后,我们才能将“校园无障碍”的工作开展下去!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即可填写校园无障碍调查问卷!

⬇️

DM_20210531231550_024_1.jpg

DM_20210531231550_025.jpg

联合发起方:残障义工网络成立于2020年,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残障伙伴提供合理便利。 联合发起方:少数派成立于2016年,一个有腔调的残障青年交流平台。 项目支持方:和众筹和众筹,是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民间公益组织,在腾讯乐捐上线系列公益筹款项目。和众筹为项目提供专业筹款服务,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连接起点滴爱心和值得支持的梦想,呈现透明的信息、专业的支持和多元的力量。

DM_20210531231550_026.jpg

圆桌主讲人:郭万成、叶熳鸿、谢雨桥

主持:陈睿

整理:真白

思维导图:南风

编辑排版:郭佳妮、邢言

本文首发于少数派说,如需转载,请在少数派说后台回复关键字【转载】联系小编。

少数派圆桌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少数派圆桌,是指少数派社群主办的、每月进行的、举行固定话题讨论的活动,分享知识、经验和故事,以达到总结经验和文章,帮助身障人士更好生活的目的。如果你也想报名少数派圆桌主讲人,请联系圆桌君微信号:RX7803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