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者说#第11回:如何资助草根组织

作者:某公益组织资助项目官员 牛皮帆


上次说了如何通过一些技术和细节的设计,让草根NGO尽可能地参与到资助过程中来。除了这些细节工作之外,一些宏观视角也很重要。这次俺就选了一个看起来高大上的题目:如何以战略性眼光做资助。

话说这几年在某基金会的干活,俺的“战略性眼光”一直被弱弱嫌弃着。虽然我知道建设“共产主义”是最终目标,但是这个过程究竟能怎么走呢?当然可以先走100年社会主义,但哪怕是社会主义也分阶段的不是?但是怎么能分出这些阶段来,每一大步怎么迈,朝哪里迈?通俗点说,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知道自己想吃青椒炒肉丝,但是连怎么切肉丝都不知道,着实让人苦闷。

好在我们有资深的同事,让我逐渐看清楚一些门道。所谓以战略性眼光做资助,就是从资助者自身的聚焦点出发,寻找和培育多类型和多主体的伙伴,同时也能协同考虑各主体和类型的伙伴间关系,为伙伴自我成长和互动交流提供必要的平台与机会,确定阶段性目标,从而一同去逐渐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配料”:是个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还是用青椒肉丝来比喻,肉炒肉的味道很难比得上肉炒菜。放到资助工作中看,我们首先需要根据议题来做利益相关方分析,剖析出社会问题的不同成因。由此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个社会问题都是纷繁复杂的,其改善也是多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战略性眼光的资助工作,就是不仅看到某个问题的多层面成因,也要能发现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改善路径,并寻找合适的多样性的伙伴。

虚构一例:流动妇女家庭暴力的议题。如果最终的目标是培力弱势女性,减少外来务工女性在家庭暴力中的窘境,就需要寻找甚至培育几类不同的伙伴。包括但不限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服务伙伴,它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受暴妇女,并协助同类经验者组成情感支持小组。社区社工很难从法律角度提供咨询或代理,但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志愿律师网络可以,律师可以满足个案跟进的需求。还有政策倡导伙伴,如能收集个案变为政策倡议材料,则能解决更多人的问题。

这三种类型的伙伴,理想的,期望它们能形成如下的关系,发挥更大的力量:


    特别要指出的是,图中这些工作不一定都是草根组织来承担。因为在这个资源决定话语权的背景中,高校等机构天然具有倡导的优势。在战略性眼光下,不同社会主体(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都可以而且应该在社会问题解决中发挥其相对优势作用。但草根组织(多是社区组织)贴近底层的特点,是推动社会问题改善的基础与关键。

混搭:是为了激发整体的能量

系统论告诉我们,合理的组合和搭配可以创造出“1+1>2”的效应。在战略性眼光下,一个“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从问题改善的不同层面着手外,也需要推动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交流与协力,发挥协同效应。

所以,我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也在发挥着“混搭”的功能,在“混搭”中,推动伙伴之间尽可能生长出互相协力的关系。除了表层的信息交流分享外,我们也会做一些深层沟通和平台建设。例如下面这段虚构的对话:

我:“亲啊,我前几天刚从××市回来,那里最近流动儿童上学竟然需要家长出示社保证明了,可是有些家长是干保洁或者摊煎饼的,哪里有什么社保证明啊!这坑爹的政策,你们那里有听说吗?”

伙伴:“我们这里有啊,去年就出了政策了,但是有些家长通过关系挂个名字在某单位,自己交了双份社保,就为了孩子上学,花老多钱了!”

我:“那我们真是可以搜集看看,你们那里大家有什么应对方法,我也可以给其他地方有类似问题的伙伴分享一下。”

伙伴:“前段时间我们这里几个机构开会讨论来着,真不好办啊……社保好些转移和接续的问题,我们也不太清楚。”

我:“法律政策方面的问题,你们可以问问××法援机构哦,他们有做过一次社会保险方面的调研,另外日常接触的具体问题也多,让他们给你们些宣传单页,必要时候可以去讲座的~”

我:“我们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安排一次区域交流会,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社保的议题吧。”

伙伴:“呵呵”

但是这样“混搭”也要注意区域之间在政策方面的差异,所以我们一般会按照地域来进行归类。在机构策略允许的前提下,划分几块地区,然后在每个地区都寻找甚至培育如上不同类型的伙伴机构,然后通过区域和议题性的工作坊、会议等,推动Ta们之间的交流互助,包括工作人员之间的情感支持。

此外,搭建平台也是资助者的任务之一。平台可以区域为单位,也可以主题为单位。例如各类政策较类似的京津唐区域内伙伴,或关注低收入性工作者权益的伙伴内,都可以架设交流平台/网络。

特别要提到的是,这种交流平台的设立可以是网络QQ群,也可以是实际会议培训工作小组,重要的是资助者需要定期地抛出一些议题和信息,让伙伴有动力去维系彼此之间的联络。这样的联络看似琐碎,刚开始甚至有些肤浅,但如果运营地好,就会成为伙伴之间重要的互促渠道,更是资助信息、学习信息和政策信息的分享渠道。尤其对于一些埋头于社区工作或个案工作的伙伴来说,接触不同层面的同工,也有助于Ta们跳脱框框,培养宏观视野,再回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做厨师?No,资助方只是一剂调味品

看着上文,貌似我们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其实那是假的。在没有合适的伙伴时,资助方只能空有一腔热血。由此,所谓以战略性眼光做资助,体现在资助双方关系上,首先表现在资助方需要通盘考虑某领域或某项议题上伙伴们的成长状况,有意识地去发掘或培育NGO。除了寻找现成的草根组织外,有远见的资助方都应该学习如何培育NGO。组织培育不仅是建设公民社会的题中之意,也该是资助方内心的“召唤”。

资助方只是一剂调味品的另一层意思是,资助方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培力合作伙伴为目标。除了以上论及,资助者也可以协助伙伴定期讨论机构战略规划,但切忌把自己的目标强加给伙伴。正如调味品放多了,菜口味太重,不仅不好吃,也不健康;调味品放少了,食材的鲜香反而不易带出,生活就乏味了。最难得是,掌握好那个度,贡献力量,不抢风头。某种程度上,培育和推动伙伴的主体性,也是具有战略性的资助吧。

三段论说完,发现越来越玄,比共产主义还空。还是回到做菜。别看俺说得花哨,其实青椒肉丝怎么做好吃,思而不做则殆,做而不思则罔。所谓战略性眼光亦同,在大白纸上想得太远难免变成空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有了战略性眼光,就觉得自己可以下一大盘棋了。还是要不断回到社区/社群,和伙伴共同探索,边做边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