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益基金会实习是什么样的体验?(二)


在正荣公益基金会两个月的实习,收获的除了工作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体味了“人的生活”,感受到了不一样,冲击了之前的想法,影响了接下来的思维与行动。改变就有蜕变的机会。


润城书院的实习是我第一次深入一个社区,尽管还没有做到像社区社会工作者那般的深度,但是近两个月看到的变化至少让我知道了社区也是一个小天地,需要用心营造。公共空间不是你我对一块地的所有权更是大家对属于我们大家的这个空间的归属感认同感。



1

第一天入驻社区书院,就在我开门时,一抬头,正好逮住三个试图推开玻璃窗的“熊孩子”。后面的几天,他们屡屡试图将书院变成他们的“大本营”都以失败告终。而现在,或许是因为上课的原因,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这后面的一个月他们没有再出现过。书院本就不是他们聚合的玩闹的场所,这毫无疑问。

2

有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X,他也是敲窗户的一员,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出差。“姐姐,我好无聊哦···”,“要不你看看书吧···”“这些书都是‘无字天书’···”“一会就要去上跆拳道课了,我昨天逃了一次作文课····”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似淘气的男孩,在试运营的第三天他说“我昨天把这些书摆好了,你看”。在其他小朋友乱放书的时候,他会叫他们把书放回原处。在小书屋里他会告诉大家保持安静小声一点。他会和我一起整理书籍。他会拿着阅读登记表帮我做登记。


是的X可能很淘气。但是他也可以很正经,在没有人要求下正经维护书院的一些秩序。一开始他可能将书院做为他寻找玩伴的地方,也有可能他将书院作为无聊打发时间的地方,无论初衷是什么,书院的存在满足了他的某些需求。最后的主人翁姿态维护秩序,是我们互相熟络互相尊重的结果。现在,怪想念他的。

3

有一位幼稚园的小朋友,在1·11晚上做完自然实验课,等着我们关门,要带我们去看看他家住哪里。我们以"天晚明天来"的理由婉拒。大概走三十米远,他回头冲我们大叫“姐姐,我住在······明天记得哦”。小孩是最纯真的,他也是最容易以及愿意去信任其他人,他不太会为谁特意驻起心墙。但是,我们都是从孩提时代过来,我们都是曾经的孩子,现在筑起围栏的大人。即以现如此,好吧,那我们用小行动来改变。试想我依旧是那个我,如果我不是书院的管理员,社区居民能和我打招呼,能听我说话,能让他家孩子叫姐姐吗?恐怕,不容易吧。因为我们互相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对方。信任、熟知才让我们有机会更近一步交流。


4

近些天,有一位小女生,来书院不看书,不玩耍。只是每天放学上学都会来书院打一个招呼,偶尔讲讲她养的流浪猫。常来书院的叔叔阿姨们进门会心一笑,寒暄几句。常来书院的小朋友,会在他走的时候告诉你,我走了。社区,人群居住的场所。有人的地方有“情”存在。

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熟悉了,人天生信任“熟悉”,熟悉的人好办事,熟悉的地方也总是让人充满安全感。如果社区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区”,很多存在的问题是不是就不存在了或者容易解决得多。我们坦诚面对每一位来书院的居民,我们亲切的问候每一位认识的朋友,我们用心维护着书院的运行。希望书院是我们大家的,并有心去维护我们社区的家。

李璐瑶(右)与另一实习生陈艺的合影


社区书院直接让我深入了解“人”这个群体以及如何与他们相处得更好。我自认为自己不善于交际,将与人交往列为自己的弱项。经过两个月的社区经历,那种愿意与人交谈的心,有听完别人说话的耐心,并能听明白,最好记住,而后表达出你想说的,而恰好你表达的意思对方能接收的能力,成为我自带的气质。很多时候交际障碍只是你不愿意与人交流的借口。以下为我这两个月拥有一些新认知。


1

需求评估确实是实践的前提,它会让我们认清问题,但是却也让我们花太多时间在问题上,而不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去行动,最终行动力不足还效果不佳。

2

基金会教会了我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看问题,在实习前,社区营造在我的脑海里就只有举办活动!举办活动!再举办活动!活动让他们先熟悉,进而达到营造某种氛围的目的。而我们就成为活动的组织者了。但是社区营造不是活动的推挤就可以做到。你会发现做活动的永远是那一批人。我们可能当一个桥梁,给他们一个公共空间,引导他们自己活动,营造效果会更好一点。活动不是全部!活动不是灵丹!

3

有人建设,也有人阻抗。何必太在乎破坏的人与事。当建设的人多了,破坏也显得那么无足轻重。就像认知园的植物有人栽有人裁。

4

好点子要放在合适的地方和寻找合适的时间,并用合适的方式去坚持它。

5

社工整合服务对象的资源,而社工的资源谁整合?督导的资源谁整合?机构的资源又谁整合?我们赋予别人成长的权利,而赋予者能力越强,所取得的外力成长的越少。聚合办事,集齐所长,不做重复无用功。

6

文字材料太多和繁琐。想想,大量报表不但浪费纸,还损耗了项目人员的精力。诺能将这些文案时间放在实地的调研,会不会效果更加理想。


公益体现服务,服务的主体是人,而提供服务得先与人交流,有心与心的交流,是提供服务最好的状态。而心得也只是感悟而已,认知与行动之间有很长的距离。在这旅途中,告诉自己,公益在心里,跟着我心行走!


我们做了一次社区需求调查,回收的问卷数量不多,包括电子的才30份左右。问卷过于冗长,不简洁,或许是问卷回收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小区大约居住600户人家,往有689人的qq群里放了问卷链接。试想一下,如果书院管理员和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居民们对自己小区的所有事情上心。问卷的回收率会不会高一点?


从情感方面来说,是行得通的。但是毕竟我们书院才运营不足两个月,现在还有居民没有来过书院,甚至于不了解“书院”。但是,可喜的事也在无声孕育。在我们外出做居民需求评估调查,向不了解书院的居民介绍我们的书院。在旁边经常来书院的居民会站书院管理员的角度将书院分享出去并告诉其他居民他们对我们书院的感受以及书院的基本情况并且还有热心的居民主动邀请其他邻里。书院此时成为我们使用过它的人的共有品,它是大家的。没有什么比这个让人欣慰的。


我们驻点社区,如果能和居民建立情感纽带,会不会效果更好。当我们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存在,他们会发现我们的价值,认可我们的存在,会和我们一起存在下去,并且会给我们多一点的耐心和谅解。因为,社区公共空间它没有固定的模板也没有多少可供参考的案例。我们在摸索,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2017年3月3日,正荣公益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后排左起第一位为李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