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秘宝】奔跑的阿甘 住在翠竹园

田田有话说

什么是好的社区?

什么是好的营造?

找遍全国,发现有很多的实践者,南京翠竹园是其中一个很赞的案例。他们在普通的城市社区里成立了80多个俱乐部,有自负盈亏的社区文化空间,有成熟的九大体系。

很多有趣的事情正在发生,田田我可要好好学习学习了!


坐落在城南花神湖畔的仁恒翠竹园,是南京的一处高档住宅小区。五月,天气渐渐温暖,翠竹园也迎来了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清晨,散步的老人多了起来。牵着孩子的年轻妈妈们也三三两两地聚在楼下拉家常。林荫小道上的植物沐浴着微风肆意舒展,不时发出沙沙的歌声。整个小区都笼罩在一种祥和之中。2004年,建筑师吴楠选择把家安在了这里,从此和住在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翠竹园,吴楠被邻居们亲切地称为“阿甘”——这是他给自己取的网名。朋友眼里,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似乎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男主角一样,为了一个简单的愿望就能不停奔跑。前一阵,他去给大学生做讲座,分享的第一句“成功箴言”,便是“阿甘精神”:任何情况下,努力是一种美德,只要努力,机会就会无限的靠近你,眷顾你。


“看起来傻傻的,对吧?”他笑着自嘲道。

从一个俱乐部衍生出多个平台的需求,从一次选举产生出组建另一个组织的念头,从一系列的活动发现所有关系的合力和维系,这就是翠竹园的互助会,也是“阿甘”的Lifestyle。

寻找人生

现在,吴楠的时间被挤得满满的:早上开会,下午陪同参观,晚上还得去接女儿。他个子不高,戴着黑框眼镜,下巴上留着一撮标志性的胡子,说起话来乐呵呵的。自从一脚踩进公益圈,他的人生轨迹就像转了个90度的弯,朝着另一个方向延伸开去。

为什么踏入公益圈?此事说来话长……


1991年,吴楠从甘肃来到南京上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南京市建筑设计院,成为一名建筑师。凭着一股“阿甘精神”,他工作勤勉努力,事事亲历亲为,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他经常熬夜加班,身体严重透支,有一回还晕倒在厕所里。1997年,他已经拿到了年薪5万,成为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2008年,妻子得到了外派瑞士工作的机会,吴楠也打算趁机给自己放个长假,以陪读的身份一同前往,行程和机票已经都已经安排妥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5月的一天,他正和朋友吃饭,突然接到了领导电话,要求他前往汶川灾区支援救灾,设计灾后安置房。他二话没说,拎着行李就奔赴一线。


在四川,他跟随江苏省援建队伍,连续十几天,每天只睡2个小时就爬起来干活,画出了60多万平方米的设计图纸。“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真像打了鸡血一样。”完成救灾任务后,吴楠跟随太太继续前往欧洲生活。前后所见的生死反差,让他开始思考个体价值。另一方面,突然赋闲下来,看着欧洲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他也有些无所适从。不在公司期间,下属们照样井井有条地干活。“原来这个世界不是缺了你就不转了,不要高估你的地位。 上帝早已经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安排好了一起。”


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一些新的人生意义,做一些更值得做的事。


2008年底回国后,他开始发展业余爱好,在小区里张罗人打网球。通过网络召集,吴楠很快和几位邻居相熟起来,不但满足了个人爱好,还交上了朋友,“我们发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各种需求却找不到能帮忙的人。而说不定可以帮你解决麻烦的人,就是你的对门邻居,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一来二去,大家索性成立了网球俱乐部。


渐渐地,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原本只是几个基于改变个人生活的初衷,变成了希望增进邻里感情,建设美好社区的愿望。

成立社区互助会


几年前年翠竹园第二次选举业委会委员时,吴楠也曾试图参选,但看到邻居遭遇业委会“筛选风波”后,便主动退出了候选人行列。他有点不服气,在BBS发文“我就算选不上业委会,也会为业主服务”。


因此,互助会顺理成章地诞生了。基于网球俱乐部的架构,到2010年,翠竹园已经有了30多个社团组织。为整合这些社团组织,当年11月,吴楠发起了社区公益组织“翠竹园社区互助会”,并从图书捐赠仪式和跳蚤市场等模式开始,展开互助尝试。


刚开始也少不了业主的质疑。有人问互助会是不是有所企图,还有人造谣说吴楠一行人拿业主的钱去美国旅行了。


实际上,谣言中说的“去美国旅行”是指2011年夏天,吴楠带领一群致力于社区营造的邻居们飞赴美国,到美籍业主林老所住的加州太阳湖乡村俱乐部(Sun Lake Country Club)考察学习。


这是一个封闭式的养老社区,共有3000多户家庭,拥有会所、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多种社区配套,和翠竹园很相似。 不同的是,该社区有60多个俱乐部,各类活动丰富多样,还自办了社区电视台、月刊杂志,居民生活怡然自得。


所见所闻,令吴楠大受启发:“我们为何不能积极发掘社区既有资源,加以综合整理利用,来营造我们自己的社区?”随后,社区互助会得到迅速发展。


对于业委会选举中传出的谣言,吴楠也不甘示弱,找到造谣的人,先礼后兵:“有些人可以谈,有些人谈不拢就把他们骂一顿。“


到了第三届业委会选举时,“黑幕”再次出现——前一届业委会的成员全部进入新一届业委会的筹备组,而且其中还有人想继续干下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吴楠再次落选。不过,此时他和伙伴们已经很有底气,在短短三天时间,便聚集了社区近1600名业主的签名支持,要求废除不合理的选举规则。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值得信任的业主都被选上了业委会成员。而在阿甘被取消了候选人资格后,依然有四百多名业主,在选票上写上了“阿甘”的名字。


互助会初创期间,警察也曾带着居委会找上门,并一度被认为在搞“非法集会”。后来,吴楠主动到政府报备,后来也和居委会之间增进了解和信任,并渐渐形成了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互助会共同构成的“四方圆桌会议”。如今“四方平台”已经成为了翠竹园公共治理的基础。他们就像是足球场上最重要的四方: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作为一个作战团队,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各自的角色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职能。

营造社区

短短几年来,社区互助会形成了“九项互助产品 + 1个微中心”的规模,在社区甚至整个南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社区公益图书馆“明志书屋”,开启了自助之风。70多平米的公共空间里,阅读桌椅、沙发一应俱全,图书杂志都贴上了标签,分门别类放于沿墙的4面书架书柜里。由社区志愿者担当管理员的角色,面向社区开放,从不锁门。


“彩虹屋”和“跳蚤市场”,则可实现全家人参与社区互助。彩虹屋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一楼大厅,一个由社区妇女儿童倡导创办的慈善商店,储物格里面整齐地归置着居民们自发捐出的衣物。而每两个月一次的跳蚤市场,每家可在小区里摆摊,义卖自制手工品或家里闲置物资,所得收益用于小区公益。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最容易激发社区活力的地方。通过俱乐部来享受场地优惠和折扣,成年的网球大赛以及少儿自行车赛已经成了社区品牌运动项目,赞助商也被吸引过来了。“ 社区沙龙”主打成年人的文化交流。“社区学院”则主要针对老年人提供公益教育如电脑、摄影、游泳等。


“ 无敌少儿团”以提高少儿综合素质为目标。利用寒暑假期,义工组织社区内的小朋友跳大绳、巧克力作画、包饺子、参观博物馆、攀岩、寻宝等公益活动,已经累计超过120次,参与人数22500余人次。“小小建筑师”强调建筑美学启蒙少儿。从2012年3月开始,在阿甘的带领下,社区中的业主建筑师、规划师、园林师以主讲身份参与进来,以室内室外课,理论加实践,为孩子们提供一种特色教育。


“社区帮扶社区计划”是主要针对云南、贵州、安徽等贫困社区的立体帮扶活动。比如,从2012年开始,互助会和东南大学建筑系合作,与贵州高芒村长期结对,制订了一个十年帮扶计划,除了每年捐献生活用品,还逐步为他们解决饮水、交通、校舍、学生就业等问题,而帮扶需要的资金和物资,主要靠翠竹园业主发动募捐。


2014年起,互助会还开展了“居家养老计划”。与别的社区最初从养老活动做起不同,翠竹园最先发动了中青年的参与,通过筹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论坛”和“银发餐厅”,全面推进。


此外,互助会还在打造微中心(V-Center),即一个社区客厅。现在的微中心已经拥有了100多平米的物理空间,不仅有图书屋、咖啡馆、艺术角,还有俱乐部空间、社区营造展示、美食课堂美食厨房等。

这几年翠竹园在吴楠的带领下风生水起。每年光参观访问就有100多场。翠竹园也确有值得骄傲的资本。除了有完备的娱乐活动设施和大型运动场馆外,光居民自发形成的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就有七八十个,相当活跃。2014年4月,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权等人来到翠竹园参观,对“互助会”的和谐自治创新经验高度肯定。现在,翠竹园的经验已经被推广到了南京市大方巷社区。


现在,吴楠依然是一名建筑师,依旧很忙,每天活跃在100多个微信群上。


谈到理想,他说:“我深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不想看到怀疑、冷漠、逃避充斥我们的社会。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相信、参与、承担、互助,在一个个活动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我们从家庭中走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期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我们的孩子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话阿甘
记者:你觉得社区领袖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阿甘:一是不违良心,二是不为私心。不违良心,就是不做破坏别人达到自己目标的事情。但不为私心,实际上挺难做到。当初我们自己做“无敌少儿团”就是为了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这是私心。后来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我们又接着把项目做下去,把私心转为了公心。在激发社区参与时,这两点很重要。



记者:当初你没有选上业委会,有遗憾吗?

阿甘:现在回头想起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业委会实际上是小区政治,幸亏我们没沾上,否则互助会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快。否则别人会质疑,你是不是拿业委会的权力,换取互助会的好处。社区工作是很复杂的。



记者:你怎么处理和居委会或者说政府的关系?

阿甘:政府想要模式和荣誉,我们并不追求这个。我们做事,政府扶持,双方守好各自的边界,各司其职就好了。我们和政府的关系挺好处理,只要能帮到对方,我都会去想一想。互助会可以像他们的智库一样。



记者: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关系呢?


阿甘:相比而言,难处理的还是和业委会的关系。因为政府和物业都很愿意帮助我们,会让我们“占便宜”,而业委会会让我们避嫌。我也理解,如果我在那个位置上也会这么做。他们现在属于保守性的做法,换我可能会选择推动性地来做事。当然,有推动就会有奉献。



记者:现在互助会的资金来源都有哪些?

阿甘:政府一部分、自营一部分、业主又捐一部分。我们有两大原则:公益不是免费,大家都AA制;谁主张、谁负责、谁受益,比如邻居想搞个轮滑俱乐部,互助会就牵线搭桥,由人家自己搞就可以了。每个单项项目是不亏钱的,亏钱的主要是作为社会组织的运营成本。如果把这部分成本抛弃,我们还可以略有盈余。现在我们把翠竹园的模式也带到了大方社区,希望能花两年时间,帮助它减少政府投入,能自负盈亏。



记者:每个社区情况都不同,经验可以学习,但是模式是很难复制的,你怎么看?

阿甘:大方目前已经超过了合同设定的预期,但我个人有点担忧的是,核心社区领袖这块发掘的还不够,很难找到像我这样的人,得慢慢来吧。我们内核是参与感和志愿者精神,只要把这个模式的内核考虑清楚后,在哪儿都是可以做的。



记者:要激发社区,激发人,其实对个人修为要求挺高的,你对自己满意吗?
阿甘:这几年做互助会的经历对我个人成长帮助挺大。以前我与人交往、谈话,或者公开演讲都会怯场,也会前言不搭后语,现在对付一两百人也没问题。我性格蛮急的,事情多,不急很难做得完。现在和顺很多啦。不过,已经面临两届互助会主任离职了,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内部管理这块还做得不够好。



“你好,社区”是由正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社区营造公益项目。项目立足于城市社区,以提升社区自治和社区互助为导向,以自然教育和艺文教育为主题,带动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创新公益服务及多元社区营造行动,凝聚社区力量,打造健康、互助、幸福的城市新社区。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