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回忆录09︱第三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

编者的话
2009年7月,首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母鸡”论坛(非公基-非公鸡-母鸡)由此诞生。过去的7年,“母鸡”论坛年年举办,从行业大佬到一线小兵,从宏观使命到微观议题,对“母鸡”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有争吵,也有共识,活络了“母鸡”圈的生态环境,也见证了“母鸡”们的快速发展。

2016年,靠着行业伙伴的满满情怀和齐心协力,“母鸡”论坛跨过七年之痒,迎来Ta的第八届。对于未来,我们自然充满希望和期待。而翻看过往,我们则能摸索未来的脉络和方向。为此,我们推出了“母鸡回忆录”这个专栏,将挑选往届论坛的一些重要成果或观点作分享,希冀回顾过去,不忘初心,携手同行。




2011年11月24日—26日,第三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陶传进教授出席论坛并发布《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以下为讲话全文:


陶传进:各位来宾,这组数据包括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变化,从2003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大家可以看到,从2009年到2010年,国家基金会的总数增加了三倍,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又增加了300多家,基金会数量增长越来越快,它的增长比例是两位数,基数越来越大,所以数量越来越高。

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逐渐赶上,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会,但是在资金量上有差距,这个资金量更大一些。


我们看一下总资产,公募基金会是380多亿,非公募基金会是210多亿,按照平均数的话,去年年底,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是1065家,平均每家的资金量是两千多万。虽然比不让公募基金会,但是已经相当有规模了。


总收入,公募基金会是270多万,非公募基金会是100多万,也有不少的差距。

支出,公募基金会是207亿,非公募基金会是49亿。


这个图,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收入结构图,我们看到,上面有一小部分,占了一个很小的比例,但是包含了四个部分,我们特别关注紫红色的那块的投资收益,百分比是4.39%,也就是说,非公募基金会各项收入中,投资收益占4.39%,最开始,我把这个比例理解错了,觉得4.39%不如通货膨胀率高,但是后来我想,占总收入的4.39%,总资产多少呢?我比较了一下,发现总收入还占不到总资产的一半,换句话说,总资产的收益应该在4.39%的基础还要除上一个2,说明基金会的资产是明显低于通货膨胀率的。


公募基金会的情况如何?还不如非公募基金会。


这个图,是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支出结构图。上面三项比例更低,有工资福利支出,0.91%,三项加起来也就是2%多,远远低于规定的10%,为什么这样?非公募基金会处于一个两难的状态,一方面是希望工资福利比例高一些,以便能吸引来专业人士,另一方面,过高的话又特别不好看,显得人家捐来的钱用到自己身上来了,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氛围没有改变过来,认为你只能拿钱,不能花钱,其实比例低的话,有非常明显的害处的。第一个害处吸引不来精英,第二个害处,不能使得公益由低档次的慈善向高档次成长,总是在做一些低档次的项目。第三,有些办公人员的费用来自出资方的单独捐赠,这种做法,也会影响非公募基金会的独立性,所以,这个比例低的话,非常不好。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讲,他看着很高兴,但是从专业评估来讲,这个低了是很不幸的事情,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太高,但是这个太低。


这个是北京市不同类型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蓝色异军突起,是企业的,然后是社会,还有其他情况,然后政府、学校。


第六,我们做北京市基金会评估的时候,特有的数据,这个是借助评估衍生出来的数据,这种数据,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我觉得很欣慰,我们是企业、政府、社会、学校主导,还有其他的少数情况,五种基金会,真的不太一样,大家看这个数能发现不一样在什么地方,我加以解释一下。


第一,红色的数来自于社会力量主导的基金会,专业性、独立性、公益性三个方面都是位居得分第一位。


然后高校基金会各方面得分都比较高,但是高校基金会很特殊,评估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处。


然后企业和政府主导的,相对来说,跟社会主导的有一定的差。大家看这个数据的时候,我想加两个注解,第一个注解很重要,我们在这组数据的处理中,我们的企业主导的基金会不但是企业发起成立,而且是企业主导运作的,如果不是企业主导运作,企业仅仅是出钱,我们不归于企业,比如它的秘书长如果不是企业的员工组成的,是社会公益人士组成的,是来自于社会其他部门,这个时候属于社会类的。如果是企业加个人发起的,这个时候,我们也把它归到社会,如果是三家或者三家以上的企业发起的,我们也归到社会,因此并不是说社会出钱成立的就一定不好,企业出钱和如何运作他们都在影响着基金会的绩效。


要说明的第二点,我们在这里不是非要把基金会分出一个高校,我们非常欣赏社会的基金会,其他得分低,但是它也在成长,初期可能有些方法做得不到位,但是我们依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它。


评估有三项分数,专业性、独立性、公益性,公益不是简单的拿出钱来,把钱送到另一方手中,公益要体现出专业性、独立性和公益性,这三个方面都有指标。

这个是不同公募基金会的评估得分,总分1千分,社会主导的基金会,总分位居第二,高校第一,为什么?高校基金会的钱数量特别多,很多人愿意往自己的母校捐款。


我们评估的政府主导的基金会只有一家,说明力不大。


最后一张图,看起来比较费劲,但是我可以给大家用文字说出来,59家非公募基金会,我们深入了解了,并且定量化了,可以看出,这个基金会的收入和评估的总分,是密切相关的,收入越高,评估的总分越高、级别越高,也就是说,非公募基金会要拓宽收入来源才好,非公募基金会的专业性越高,评估总分越高,并且专业性对评估总分的影响超出了钱的影响,我感觉到是一个好事,那么这两个结论并不重要。第三个结论重要,第三个结论说明机会的专业性和募款的数量毫无关系,我给哪家非公募基金会捐钱,不在于他做得是不是很棒,是不是有专业性,而是在于我想不想捐,或者在于他会不会筹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