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你说 | 信任、规范和网络——禾平台架起社造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本文由禾平台特邀观察员周雪垠、邹泽沛参加武汉社造论坛后撰写


引子


2019年11月9日武汉召开的全国社区发展与社区营造论坛是由全民社造实践平台发起。而自2017年禾平台成立的开始就关注和参与全民社造实践平台的工作,并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全民社造实践平台是一个探讨和推广社区营造的民间交流平台,而社区营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极为看重社区的多元参与、平等对话与互助,这与禾平台积极倡导的“集合在地有效资源,支持多元社区公益”的理念不谋而合。社区营造就是社区公益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禾平台借着2019全国社区发展与社区营造论坛发起探讨 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展之间的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相融合。





破题:推进社区营造的我们究竟遇到了什么难题?

目前中国城市社区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缺乏社区认同与信任、缺乏规范的集体行动能力和缺乏高效的组织网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程秀英教授认为组织或者群体成员资格的收益称为社会资本,也就是使人们能够实现其目标、扩展其影响的那些社会知识和交际。社会资本包括了有用的社会网络,一种相互之间的义务感和信任感,对于主宰实际行为的规范的理解,以及对整体而言,促成人们有效作为的其他社会资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区认同是以单位制的社会的形式而存在的,单位不仅给你职业,还给你社会身份,同时给予你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但是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体制外经济的崛起和人口的迅速 流动,使得陌生人社区成为普遍的现象,单位社会化的功能被推到了社会,但我们一整套社会制度与实践体系作为管理人群会越来越多,人的身份会越来越多元的社会。这逐渐成为了城市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诸如社会利益分化、信息沟通不畅、社区资源协调渠道缺失等问题在当下中国社区实践中十分突出。怎么样提高社区归属感?如何增加社会交往?如何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从而达到社会资本的提升,最终达到社区的认同感和社区的融入是禾平台长期关注并实践的重点领域。






程秀英教授在武汉社造论坛“社区社会资本”分论坛进行主题分享

程教授认为,社会资本可建构性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当前的社区治理结构与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必须认识到基层政府对于发展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因为至少在理论上,它是居民可以容易达到的制度,对社区高度关注的事情负有责任,能够动员大量的参与者。基层政府在动员参与时,应该着重进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使得参与不会成为政策合法性的象征性保证,而是成为提高政策回应性的畅通渠道,同时在调动参与时应该考虑民众的互动机会与新群体的形成,这样才会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并为未来的社区动员与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也正是禾平台在通过不断参与、支持与发展政府,社会与组织个人之间关系的演进逻辑。


01
信任:社区公共空间运营的信任建构


我们与北欧那种漂亮且精致的高美社会之间究竟隔着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都是理性的,因为没有信任作为前提,任何理性的经济人并不会天然参与集体性行动。我做了,可能是损失方,别人不做我第一个做,我不能保证我的收益,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做,理性人都会这么选择。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信任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搭便车” 分享公共福利的现象更为明显。社邻家十多年来的实践发现很多社会组织陷入了“一时一地一人一项目”的困局中,由于缺乏信任、资源分散、人员流动等原因导致他们很难做大、做强。

社邻家将城市看作有机生命体,将城市更新看作这个生命体新陈代谢的成长过程,未来将从传统 “大拆大建”的粗放型建设方式,转变到关注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小微空间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塑造,通过改善社区空间环境来建立社区信任的坚实基础。社区公共空间数量的发展趋势是逐年增加,全国公共文化场所有5.2万个,上海党群服务中心就有300多个,十三五期间一个区要建100个邻里中心。而这些新的书房、望江翼等公共空间的增加对社区空间运营的需要建立在信任为基础的创造性社会活动与创新性社会组织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说明有更多的主体参与,用更多元的方式实现能更加公平的享受成果,社会治理格局才能够更清晰,效能才能更彰显,群众获得感才能更强烈。由正荣公益基金会支持的禾平台一如既往的引导与支持创新型社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通过建构社区信任环境有效动员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实践中来,能够自发并积极主动的做社区治理的工作,强调通过广泛而全面的全过程参与去发现社区达人,创新社区项目,培育社区自组织,形成社区生态,最终实现营造美好社区的愿景。

02
规范:社区规范体系实践路径探索


社区的事情是否可以简单通过项目发包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得到实现吗?社区活动每年都在做,并且一年比一年做得更漂亮,更热闹,也更欢乐。但在这里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比如通过这样的活动以后社区社会资本提高了吗?社区社会资本看到成效吗?居民的参与更积极了吗?居民对居委会,对政府的认同感更强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活动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美,舞台越来越好,但是在活动背后想真正推动社区活动从而实现人的改变,通过社会资本的培育实现社会发展的目的却暂时没有达到,究其原因是社区规范体系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了对规范体系的系统建构。

当下社区活动的参与更倾向于形式化和功利性,而真正有效参与需要通过面对面互动与协商,产生稳固可延续性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规范、全员社会的参与和政府的决策之间能够形成回应性的有效参与模式。






成都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研发了一套名为《友邻学院》的课程,友爱互助、邻里和谐,学以致用,院滋发展。目的是提升参与能力以及培养社区规范意识,挖掘社区居民骨干、积极分子以及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这套规范体系包含通识类和专业类两大类课程,通识类就是我是谁,志愿者精神是什么,怎么让社区动起来,我跟社区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社会组织,跟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搞这件事情,国家为什么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性的部分就讲怎么做互助,怎么做文化建设,怎么做社区安全,怎么做环境,这些可以直接参与进来的具体工作。禾平台一直关注社区营造的社会组织基础与信任基础的培育,对通过多种形式有效开展的规范培育项目采取“仔细甄选,精准支持”的策略加以引导扶持,以期对社会活动规范体系提供良性发展的土壤。

03
网络:新社区打造社群网络的小逻辑


我们跟邻居从相识到渐渐变得陌路开发商究竟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是中流砥柱还是罪魁祸首?传统对社区的理解是地理空间的概念,必须要有实际的载体。西方早期的概念来说就是居住在有限范围的街区内居民。有相互的认同感,有共同的利益兴趣,他们就组成了各种类型的社区,比如美国的黑人社区,华人社区等等。

社会学界对社区的定义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但当下中国是国家定义的社区,是行政组织和管理社区。今天讲社区建设主要还是国家作为行政管理意义上的社区,如何在空间划定范围内社区,通过一系列活动行为组织发动,从而形成社区居民之间心理认同上的社区,实现这个社区内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等一系列的功能。我们跟邻居从相识到渐渐变得陌路开发商究竟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社区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政府、社会组织与居民之间跨越边界网络关系是什么?开发商在具体社会活动与社区营造的的过程中的定位问题都是摆在当下的现实突出问题。

当前社区有很多的小群体或者有很多小的社会组织,他们各自的服务对象,有各自的主旨与功能,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结构或者构建很好的治理结构,这些小组织很大可能会各自为政,进而去追求自己自身组织利益最大化。这个结果不会实现社会资本的积累,或者在社区范围内的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原·聚场新社区打造社群网络的小逻辑就是希望从生活体验、景观体验、服务体验与商业体验这四个维度打通目标客户的体验,而这与禾平台助推社群发展的核心关注点就在网络建设不谋而合,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有效结合建构完善的社区网络,未来的社区发展和社群运营的生长点也蕴藏其中。




禾平台社区基金会支持计划是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千禾社区基金会、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的支持和推动中国社区基金会(社区公益平台)能够以专业、有效的方法吸引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资本,实现社区美好生活的公益平台。

禾平台所支持的社区基金会(社区公益平台)定义为:社区内生且扎根社区,以独立开展社区公益为路径,通过公益资源调配为手段推动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社区资本,实现社区美好生活的公益组织。

禾平台项目对接人:吴军军
联系邮箱:261974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