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你说 | 资助型社区基金会在疫情环境下快速响应,资助更灵活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各国不断加强防疫力度。全国各地已无新增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严防境外输入。国内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可见,社区防控作为抗疫战的重中之重,社区基金会也在疫情环境下整合社区资源、补充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并且发挥积极作用。
禾平台对话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分享社区基金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经验和总结。


Q1:

机构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疫情并参与抗疫工作的?

一月底我们就关注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时就在思考,顺德这些社区的状况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组织会受到影响、我们基金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2月1号,秘书处召集线上专题会议,讨论沟通下一步的工作怎样做。通过沟通,决定首先去了解社区的状况与需求,了解我们资助的项目有没有受到影响,服务对象有没有困难……然后再看我们基金会在抗疫中可以做一些什么。

2月2号开始,基金会秘书处人员就通过电话询问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需求调研。前期更多是对社区、资助项目等进行电话沟通,后面也实地走访了一些有确诊病例的社区,一方面是对一线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慰问,一方面是了解公益伙伴的真实需求。共沟通了150多个项目或单位。

2月5号我们就开始行动了,行动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金会携手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资助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抗疫。基于2019年基金会与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有 “德益青年”公益项目的合作基础,这次双方再次携手共同抗疫。去年的“德益青年”是支持年轻人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的问题,基金会用几千元到三万元的小额资金鼓励年轻人去公益实践;今年当疫情来临时,青年企业家协会发动了90多个企业家捐款,德胜基金会又配套25万,合计45万多,一起关注了两个群体,一个是医务人员,一个是志愿者。2月7号通过企业家的渠道,采购到500件医用防护服,并于2月9日捐给了本地抗疫一线——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让医务人员得到保护。医院反馈说真的是特别及时,因为那个时候还是不太容易买到防护服等物资的。支持志愿者则是通过顺德区义工联,为顺德全区战斗在一线的志愿者购买防疫物资、购买人身保险,以及给予区镇两级志愿者组织一笔灵活资金,鼓励志愿者参与抗疫一线。

这个阶段我们更加偏重于物资的及时支持。除了医务人员的防护服、志愿者的防疫物资,我们还购买了14吨的消毒液,分发给各个服务弱势群体的组织,譬如养老院、幼儿园,以及一些残康机构、社会组织等等。
第二个阶段基金会正式发布社区抗疫专项资助公告。2月14日,基金会基于前期的需求调研和与理事会的讨论决定,正式对外发布了社区抗疫专项资助计划。主要回应社区抗疫中的两个突出的需求:一个是物资的缺乏,一个是人手不足。对此,基金会迅速反应,制定了专项资助方案,并且得到线上理事会议的快速通过。

第三个阶段多方合作推出“和善同心”2000万元资助计划。在和的慈善基金会的推动下,德胜基金会、顺德区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北滘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四方共同合作,共同推出了“和善同心”社区抗疫计划。用2000万元支持八大领域,包括防疫物资、社区抗疫、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残康服务、异地务工和卫生健康,资助体系更广更全面。

Q2:

机构是如何参与到抗疫工作中的,您认为社区基金会参与的空间怎么样?

我觉得我们一是快速响应回应社会需求;二是联动多方力量支持社区抗疫。

快速调整资助方向,调动社区内生动力。德胜基金会主要关注四个领域:教育发展、社区照顾、社区营造和行业支持。今年的计划早就做好了,准备在四个领域共资助3000万。因为疫情,基金会快速地调整预算、方向,拿出1000万元专门重点支持社区抗疫,并很快得到村(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的响应。到目前为止顺德205个村居中德胜基金会支持的村居已达194个,已经占到近95%。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抗疫物资和支持志愿者的费用。资助的方向也体现了我们基金会更多地想调动社区的内生力量,不只是村居干部在作战,他们三头六臂都忙不过来,而是能够把社区里社会组织、志愿者、自组织的力量都发动起来。

联动多元主体力量,携手共同抗击疫情。除了与顺德青企合作支持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基金会还与平台组织顺德区社工联合会沟通,了解社工机构如何发挥专业机构的力量。基金会在摸底情况后专门对17家在一线支持社区抗疫的社工机构进行了资金资助,包括抗疫物资和服务经费。这个资助对社工机构来说,一是鼓励他们在政府的大局下,协助村居抗疫,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另一个也是帮助他们纾困,以便在原有服务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一笔灵活的资金用于机构的运营。

“和善同心”计划更是四家联合共同打造的品牌,一是加大了资金,从原来的1000万到2000万;二是拓展了支持范围,资助领域从4个扩展到8个领域了,支持的面更宽,力度也更广,体系也更加完整。


Q3:

这次疫情中,您认为社区基金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德胜基金会的定位,不是操作型的基金会,而是一个资助型基金会,基金会起到的是资助、支持的作用,一是资金的资助,二是专业平台和资源平台的搭建,三是行业的赋能和生态的推动。基金会只有几个人,不可能到一线去做服务,我们基金会的定位更多是一个问题的回应者、资源的联动者、观念的倡导者和公益生态的推动者。

问题的回应者,我们更多反应在快速回应社区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然后用最快速的方法,比如说调整预算、方案、资助方法,尽快回应。再比如,我们过去的评审,从收集申请、项目走访、尽职调查,到评审会议、理事会通过,再到合同签订、资金发放,起码都是一个多月的流程,但在疫情环境下,为了让社区尽快拿到这笔灵活的资金,基金会基本上每周评审、每周循环的节奏,迅速完成评审后,差不多第二天,项目官员就把结果告知申请方,次日就可拨款。为了方便大家申报,我们还简化申请流程。过去报一个项目上来,要写方案、计划书等,疫情特殊时期,基金会设置了一张抗疫申请表,相关信息与需求都能在申请表上反映出来。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希望公益伙伴把精力放在抗疫上,没有必要写那么繁杂的项目书;二是因为所有村居都在抗疫,需要与服务同质化高;三是我们之前有很多的基础调研,对村居情况比较了解。
 观念的倡导者,我们资助中不断倡导现代公益慈善理念。从资助的内容可以看出来,其实我们在引导、支持什么。我们支持的是村居怎么发动志愿者、社会组织,这些服务经费我们都报销的。我们支持志愿者、社工机构,是希望在危机到来时,社区内生动力能够动员起来。经费的资助内容、范围,都体现了这样的倡导。

另外,也体现了我们基金会平等的价值理念。我们一直强调与公益伙伴是合作的、平等的关系。比如为了尽量减轻社区工作者的繁重任务和压力,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一线,资助协议都是由基金会项目官员一个一个送到公益伙伴手中,体现了我们平等、服务的意识和践行基金会理念的行动。

资源的联动者,我们更多地撬动社区多元主体力量。其实从头到尾我们都在联动各方资源,比如联动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支持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联动四家机构共推“和善同心”;联动湛宏企业寻找、购买、运送、捐赠抗疫物资;联动区社工联了解、组织、支持一线服务机构。我们比较注重联动顺德区各方力量,既有资金上的撬动,也有人员上的动员,共同回应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Q4:

之后基金会侧重开展哪些方面工作,对于社区基金会工作有什么样的反思与展望?

虽然形势好转了,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是内防扩散,外防流入,因为华侨、留学生之类的返回,还是需要做好社区的最后一道防线。比如我们资助的区义工联为了做好防止反向输入情况,他们招募了一些其他语种的志愿者,协助村居工作等。

况且抗疫的同时,还要复工复产,顺德有好几个大企业,如美的、碧桂园等,企业复工复产的压力也落到村居,他们需要支持复工、复产,然后又要做好抗疫。基金会也同样逐渐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继续跟进好资助的项目,并且做好复盘总结。

如果说反思的话,也没太多,只是有个发现,我们过去资助过的社区,特别是有做过社区营造社区、有社工机构和社区自组织的社区,他们更容易调动社区资源,村居干部相对来说更有抓手一点。所以,我觉得下一步在推动社区营造、推动基层治理的方面基金会可能会加大力度。

展望的话,正好看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个概念,我把它整合了一下,叫可持续生态社区。什么叫可持续的生态社区,一是健康社区、二是共享互惠,三是自治共创。“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家庭关系的健康、社区环境的健康等。“互惠共享”就是在一个社区里面长幼共荣、资源共享,关爱互助,社区提供更便利的生活,老人家可以享受家门口的养老,孩子们也可以得到一个友好的照顾。“自治共建”就是推动基层治理的多元化,在社区里有更多的自治组织,有丰富的社区活动,有专业的社会团体,可能从过去的一些兴趣类组织,慢慢发展到有更多协商议事的组织,去搭建一些协商议事平台,不是说有困难、有问题就是去找村居干部,而是我们大家都觉得是社区的事情,我们愿意共同来商量,一起来解决。这就是我想达到的一个状态。所以说,这个需要通过资助社区营造板块去长期推动,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后需要长期做的工作。
 

禾平台项目对接人:吴军军
联系邮箱:261974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