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沈克龙:让人和空间互相契合

活动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HOMELAND家园》杂志
活动支持:正荣公益基金会
活动时间:2014年6月1日-6月29日(期间每个周末)
活动地点:福州相关艺术家工作室


沈克龙,漆艺家

位于远洋路上的福州漆艺术苑,前身为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作为漆艺保护基地,这里既有漆器、漆画的贩售店面,又有各式漆艺工作室、作坊等,进入漆艺术苑的大门,四方的格局宛若回到八九十年代的厂房,院子里的作坊白日里也都是忙碌的身影,大漆的味道迎面扑来,在这里走一圈,可以了解到漆艺的大部分工艺与目前的状态。

沈克龙的工作室,便在漆艺术苑的二楼一隅,一排方格窗间有一个大落地窗,没有任何护栏,与其说是窗,倒不如说是门。工作时,这门大开着,从楼下往上看,能看到大部分室内情况;反过来从楼上往外看,院子里的那株榕树倒成了难得的风景,两向都只可远观不可近触。与漆艺术苑里的传统漆艺不同,沈克龙的创作媒介虽也是大漆,但很多时候他在思考的是大漆在当下的可能性,“这里很多都是做传统工艺的人,他们并不是特别了解我,这也是天然屏障,我也能安静创作。”

他的工作室面积共有五百多平米,被大致分成了创作区、阴房和休息区,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厨房,两间简单的卧室。工作期间,沈克龙有时会在大门外的楼道里放置一个自制路障,上书:工作时间勿扰。每年的四月到六月,正是做大漆的最好时期,大概也是沈克龙最常用到自制路障的时期。这期间,沈克龙的生活几乎可以用“闭关”来形容。为了保证创作状态的完整性,他的吃住都在工作室,少回家,尽量少会客。和两三位助手,各自在不同的区域做着不同工艺环节。

工作室对沈克龙来说就是为创作服务的地方。三年多前刚搬到漆艺术苑时,他把空间内原本的隔断全部打通,一方面是因为做漆本来就需要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敞开式空间让他创作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而且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远中近地观看作品,更大的空间也能有比较好的视觉效果。

为了避免空间太单调,沈克龙做了一些能调节气氛与韵味的设置,休息区的白墙贴上了他的“习作”,他笑着说都是乱涂,每年根据当时的心境写一次换一次。他还在试着把自己的创作状态调节成季节性的,每年的春末夏初他都集中待在这处工作室,一年余下的时间则是四处游历,为下一轮创作期的到来做准备。他认为好的艺术与人的状态都是高度统一的,而人又和空间息息相关。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调整工作室的布置,让人和空间的状态互相契合。也因此,整个工作室内的物品都能移动,隔断也只是用一些柜子、帘子围挡,稍微独立出一片休息、喝茶的空间,闲坐其中又是一份清静之感。工作室里的各种装饰物件,从喝茶围坐的大桌到放置茶杯的杯垫,有不少是沈克龙自制的,比如杯垫就是利用创作余下的一些麻布刷上大漆而成。

现在,沈克龙每天早晨起来先在工作室转一圈,看看作品,然后制定计划,开始一天的创作。只要进入创作状态,满手是漆,中间连接电话都不便,也因此更不希望被打扰。“艺术是挺消遣、挺自我的一个状态,需要安静、静心创作。”与许多北上的艺术家不同,求静的他因着喜欢福建的山水和漆艺环境,更乐于待在这片空间里,他还和朋友常常开着车就去福州附近的村庄转悠,希望能在山水间找到一处更加安静的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