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者说#第20回: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SEE


编者按:在第六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SRI与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承办了问道资助——本土基金会的探寻之路分论坛。论坛邀请了四家成长中的资助型基金会,重点呈现各自资助的探索历程。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陆续分享他们的思考,期望能对各位资助者有所助益。


第一位资助者是SEE基金会资助项目经理王亦庆。他带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基金会如何在向优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成为真正的自己。

 

从伙伴帮我们做资助到一起做资助

10年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希望调动企业家力量,用10年时间彻底解决阿拉善荒漠化问题,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企业家发现问题的解决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环境保护工作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而且需要调动、支持更多的力量来一起做。

 

2005年,我们开始做生态奖,支持民间力量推动环境保护。通过生态奖的评选,我们看到在民间环保行业里有非常多很优秀的机构,做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作。由此,我们觉得SEE可以给到他们一些支持。

 

2008年前后开始着手成立基金会,而且把长期策略稳定在资助型这个方向上,支持民间环保力量的发展。但在成立之初,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做资助,只是觉得我们要做资助。在2009年底到2011年这段时间,SEE支持了特别多的项目,可能有一两百个。只要大方向是做环保就可以资助,几乎包含了所有环保领域,遍布中国各地。这一阶段,与其说是我们选择伙伴,还不如说是伙伴在找到我们,因此更像是伙伴帮我们做资助的阶段。

 

经过成立初期三年的探索,我们在2011年做了机构战略调整,希望有更聚焦的方向和明确的策略。这个过程中我们向行业内优秀机构学习,大家提出的口号是国外学福特,国内学南都,他们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2012-2013年,我们开始通过支持枢纽型的机构,推动某个议题上的网络,由大的机构带动小的组织促进环保行业的发展。这几年我们推动的三江源保护,湿地保护,工业污染防治等议题,在行业中都有比较好的影响力。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明确的战略,积累了一批在行业中较有经验的人才,更多时候是SEE秘书处的职业环保人在筛选和设计项目、执行资助项目。

 

2013年到现在,我们又在进行新的探索,希望将资助做出自己的特色,并且希望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中,能够调动更多不同社会群体的力量。因为环境问题是复杂社会问题的显现,关乎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想解决环境问题,也需要引入他们的努力,形成大家一起做资助的局面。

 

在这一两年中,我们进行SEE基因的外显化尝试,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建设,帮助企业家会员更多参与,进行业务的产品化和可持续化,并尝试通过项目来筹资。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基因可持续

 

成为第一个SEE

回头来看这个探索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很明显的变化。通过向优秀机构学习,我们明确了资助方向和策略,资助金额飙升,解决了成立初期钱花不出去的问题,在行业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力。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在大项目群和议题性资助策略下,两三千万也不够花。然而,钱是否真的不够?是否需要更多捐赠人参与?这些问题背后,凸显了真正的问题所在:我们是谁?我们想变成谁?

 

由此,我们也开始思考:学福特、学南都,学到什么程度?SEE将来要成为第二个福特?还是第二个南都?我们觉得不行,虽然他们很好,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第一个SEE。尽管仍有很多东西需要继续向同行学习,但是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

 

这期间,也有很多同事和企业家会员都提出:我们如何做出一个让别人一眼就能认出的SEE项目,一种烙有SEE基因和性格印记的项目。这个过程中我们受到很多同行的启发。比如腾讯公益基金会,当时他们用腾讯的平台做项目,支持很多公益机构提升新媒体传播能力并募集资金。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最漂亮、最舒服的地方,就是在一个很远很远的视角上,都能清楚的看到一只企鹅的形象,专属于腾讯特质的形象。那么对于SEE,这个特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基因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SEE的企业家会员除了给钱之外还能给什么?和会员沟通中我们发现,会员们进入商业领域多年,很多人曾亲手把一个或多个公司由小做大,拥有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尽管公益机构与企业有着不同的本质,但其管理经验却是相通的,而这种经验是为很多成长期公益机构所缺乏的。同时这些企业家非常有热情,愿意在付出金钱之外,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经验,以推动受助机构的成长。企业家会员及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就是SEE与生俱来的一个特别基因。

 

劲草初成——探索基金会基因的尝试

为了找到这个基因,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劲草同行正是其中之一。这是SEEGGF(全球绿色资助基金,通过小额拨款方式支持草根环保组织,从1998年起开始直接资助中国项目)在2012年共同发起的支持型项目,该项目每年提供不少于100万的资金,资助处于成长期民间环保组织的关键人才发展;同时为他们匹配由企业家和公益领域专家组成的导师,陪伴其成长。

 

从项目设计开始,我们就试图挖掘两个合作方的性格基因。从SEE角度来讲,当时已经开始反思,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项目才是符合自己的性格的?结论是,要充分发挥SEE拥有众多会员企业家这一优势。对于GGF而言,在国内十几年的资助过程中,聚集了十余位公益行业专家,他们有经验、有时间、愿意陪伴这些NGO成长。这种性格基因奠定了这个项目的基础。

 

再回到这个项目的目标上。我们分析,在环保领域成长期机构通常面临三大发展瓶颈:核心业务沉淀、专业团队稳定和多元资源拓展。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特质能够如何帮助他们跨过瓶颈?根据我们双方的性格基因,我们为成长期民间环保组织提供了三项核心服务:

 

导师一对一的陪伴式辅导:由SEE的企业家会员和GGF的行业导师共同辅导机构的关键人才成长。辅导内容既有导师的企业管理经验分享,也会交流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人生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协助劲草伙伴们识别瓶颈,突破瓶颈,链接资源,提升领导力等。其中我们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提供情感支持,即陪伴。在辅导中我们有一个原则,不建议代写项目建议书,或是直接掏钱解决一时的问题,而是提倡帮助伙伴机构能力提升,获得长期发展。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定地认为,辅导的价值绝不低于资金支持的价值。

 

连续三年8-10万的非限定性资助:为这些成长期机构提供必须的资金支持,以用在该机构当前最需要的问题,包括工资、办公室硬件设施及行政费用、项目经费或者能力建设费用等。资金使用安排由该劲草伙伴机构来主导。

 

伙伴网络:除了导师的单方面输出,我们相信这些伙伴们有其自身优势可以互相借鉴,我们希望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学习,形成项目结束后的长期可持续互助关系。我们建立了导师分享群,根据大家需要和导师的资源进行专题分享,经过大家的提问、质疑最后沉淀下来的那些普遍认可的观念就变成了导师漫谈。此外还组织了一系列导师与伙伴的主题互动活动,举行各地导师见面会,我们期待的不只是导师源源不断的输出,更期待伙伴之间共同探索、相互学习。

 

劲草同行的尝试,对于SEE的意义在于更多结合SEE的企业家会员和GGF的专家资源,尤其是把企业家会员除了现金资助之外的一部分价值调动起来。即通过辅导,让会员将企业管理经验传递给这些成长期环保公益机构的关键人才。

 

这个项目是我们在边做边摸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我们有一位伙伴在内蒙西乌旗运作了多年合作社,工作很扎实,农牧民也比较认可,但无法扩大影响,难以形成可持续资源。进入劲草之后,导师辅导他做了机构定位梳理。导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不断地追问帮助他深入思考,来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一次次一针见血的发问,一次次绞尽脑汁的茫然,一次次北京西乌旗两地奔波的忐忑,一次次豁然开朗的欣喜,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内心与身体上双重推敲磋磨的驱动下,这位学员逐渐澄清并坚定了机构发展的战略。而正是这清晰坚定的战略思维,使其把握住导师推介的发展机遇。他得以借助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以小额信贷为支点,带动周边合作社协同发展以及传统游牧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撬动了机构发展的潜力。现在不能说他已经成功了,但是可以看到非常好的变化。原本他需要会花很多时间在外面跑资助,现在已经有几千万资金通过小额信贷的滚动,在带来新的收益,可以支持更多的合作社发展。

 

基因外显——主动寻求基金会基因的发挥

从劲草同行来看SEE的资助历程,基金会成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资助手法与策略、秘书处扮演的角色,可以说都受到基金会的特质和基因的影响。从不自觉的承担这种特质带来的挑战和动荡、到向外学习寻求双方恰当的定位再到主动寻找这种特质并将其发挥,成为第一个SEE,都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伙伴们帮我们做资助。这个阶段资助的数量很多,额度小,方向比较散,标准不清。不过,我们也有很多收获。我们对于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状况有了整体了解,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环保实践者等。这背后可以看出,企业家会员对于环保参与的热情以及经验的不足。当然,秘书处也处于尝试和积累经验的阶段。

 

第二阶段,秘书处做资助。大家会觉得自己进入行业多年,对于资助问题是最有发言权的。当企业家会员说起环保,我们常常觉得他们不懂,不希望他们过多插手项目。企业家想把自己企业管理的经验,传递给NGO时,也会遇到类似的心态。企业家也觉得自己好像除了给钱也给不了什么,参与感也较低。

 

而到了新的阶段,我们通过推动基因的外显化以及项目的可持续化,使得很多会员更加愿意投入。企业家发现,自己虽然不大懂环保业务,但是同样能够贡献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推动力。我们希望SEE除了要调动企业家的钱,还要调动企业家的经验和知识,最终能够带来企业行为上的转变,包括它的生产行为和员工家属的行为。我觉得和其他更多基金会比起来,这可能才是SEE真正的基因,是我们对这个行业必须担负起来的使命。